本报讯(记者 王查娜) 如何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备受关注。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编写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从总体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未来一段时间周期内仍将快速发展,且发展速度还将不断提升。从应用上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业务领域还将进一步由经营管理等通用领域向生产制造、研发设计、营销销售等专用领域拓展。从技术上看,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将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价值。
近年来,各级主管部门、主要区域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手段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了一批高水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报告》对近年来主要经济体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布局进行全面追踪,以及对广东、江苏、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大量中小企业线上线下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路径,初步建立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模型,旨在为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决策提供场景指引。
《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有四种推进模式:一是龙头企业驱动模式,其中行业领军企业通过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带领同行业中小企业实现转型。二是集群和园区驱动模式,通过建立共享的数字化平台和设施,促进区域内中小企业的集体转型。三是工业互联网平台驱动模式,利用平台资源牵引中小企业进行协同转型,优化供应链管理。四是“小快轻准”技术产品驱动模式,即中小企业采用易于部署、使用的技术产品,以提升其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报告》总结了不同行业中小企业转型需求:原材料工业中小企业注重提升安全生产和研发新型材料的能力,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关注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密部件的研发,电子信息行业中小企业追求精准生产管控和产品质量提升,而消费品行业的中小企业则致力于增强市场响应能力和提高盈利水平。
《报告》指出,中小企业的规模对其数字化转型的方式和方法产生重要影响。中型企业因其较为复杂的业务需求和充足的资源能力,能够实施跨业务流程的复杂数字化应用。而小微企业则更倾向于采用标准化的SaaS软件和简易数字化工具,围绕单一业务环节进行数字化部署。
《报告》编制组表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当前对中小企业转型路径的探索还是初步和阶段性的,后续将在持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修订和发布新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