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学斌 周金宇
作为传统制造业劲旅,南昌高新区为何能在新时代打破发展“梗阻”,适应产业变革趋势创造新的制造业经济增长极?南昌高新区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以产业链关键环节及引领性项目突破,助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龙头昂起
奔赴数字经济时代
2023年,南昌市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作为南昌市经济社会发展主阵地,南昌高新区积极响应——打造全新的“先进制造业之城”。
建设先进制造业之城,南昌高新区拥有顶尖的头部企业和一流的产业生态。
AGV智能机器人在轨道上来回搬运制作芯片的物料,智能化设备有条不紊地生产着LED半导体芯片……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
2019年投产的这家企业,在第二年就实现产值8.73亿元,第三年实现产值24.2亿元。“2023年,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达产,预计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可突破50亿元。”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总裁办经理王蓉说。
由传统照明拓展到半导体照明领域,再到电视背光、Mini LED背光、车载照明、RGB显示等高端产品领域,基于GaN LED业务的兆驰半导体已成为全球单体厂房产能规模最大的芯片供应商。
就像兆驰半导体与兆驰晶显一样,选择入驻南昌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企业还有很多。
作为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2023年,南昌高新区聚焦移动智能终端、光电、芯片制造等重点领域,全力构建以移动智能终端、LED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从“小而弱”跃升至“大而强”。2023年,南昌高新区ODM出货量占全球出货总量的比例增至28%-30%,营业收入突破1530亿元,同比增长6.0%。
群雄并起
科研优势厚积薄发
近年来,南昌高新区不断巩固先发优势,以创新开辟产业蓝海,一手抓硬件制造,一手抓软件开发,整体实力跃居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一个航空铸件的切割件放入三维工业CT成像系统中,通过X射线照射后再用AI算法进行数据成像,几分钟即可清晰判断该切割件质量是否达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先进工业CT检测实验室,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检测。
在南昌高新区,就如北航江西研究院一样的新型研发机构正在把许多硬核科技嵌入产业创新生态中。“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孵化科创项目;紧扣实际需求,为企业解决研发难题。”南昌高新区科经局副局长李敏说,通过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知识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为产业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落户南昌高新区4年后,中科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成功研发6款智慧水文产品、3款涉水芯片和模组,申请专利21项;7款涉水行业传感设备性能与全球最新同类产品不相上下。
发力新动能、挺进新赛道,新型显示、装备制造、新型储能等加快孕育,小巨人企业加速成长。2023年,南昌高新区共有798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7家中小企业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众志成城
擦亮产业新名片
“在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领域,南昌高新区可实现90%以上的手机一级零部件、80%以上的手机二级零部件在高新区的配套及整机生产。”南昌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孙志云说。
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中心,南昌高新区的先进制造业实力强劲——华勤技术、龙旗科技、天珑移动在昌项目占母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达60%-76%;中微半导体高端大腔体MOCVD设备全球市场占有率超80%,全国市场占有率100%,成为全球最大的氮化镓基蓝光LED MOCVD设备生产基地;以晶能光电为代表的硅衬底LED产业链初具规模,构建安全的国产供应链体系……
不止电子信息产业,南昌高新区的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速推进,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这些年,南昌高新区一直以全产业链的不断创新持续做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在全国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八连升’。”南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志恒说,2023年,南昌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5.62%,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增至60.7%;新增专利4000多件,增长40.69%。
2024年,南昌高新区将坚持挖潜存量、培育增量两手抓,聚焦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和南昌市“8810”行动计划,以产业链关键环节及引领性项目的突破助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壮大,力争到2026年实现如下目标: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制造、医药健康等“2+2”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移动智能终端、光电、航空装备、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6个特色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