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伟) 3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902项,批准发布国家标准样品225项;截至2023年年底,国家标准共4.4499万项,国家标准样品共4164项。其中,关键技术领域标准供给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供给比例达40%左右。
标准是科技成果的载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与纽带。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会同科技部等部门,大力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报告提出,“十四五”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重大专项中设有“标准国际化”项目,以科技创新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智能机器人、纳米新材料和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围绕稀土材料、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航空核心基础零部件等领域,批准设立首批国家标准验证点38个,建立涵盖宏观战略、标准化、测量测试、检验检测、科技研发、产业应用等方面近500人的标准验证点高级专家库。建成34家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制造、光伏、家用电器等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累计推动1924项具有应用潜力的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2245项技术标准。
同时,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的研制持续推进。2023年,我国在北斗导航、载人航天等重点领域开展7项北斗卫星导航标准、14项空间科学标准研制攻关,推进了100余项北斗应用标准研制。在集成电路、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等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开展200余项国家标准研制。新增备案行业标准4141项,其中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1902项,占比45.9%。新增公布2.3万多项团体标准,其中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近1.2万项,占比50.3%。
此外,先进标准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新增标准“领跑者”近1400项。其中,产品领域发布“领跑者”标准640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比近20%,通用设备制造、专业设备制造分别占比12%和10%。服务业领域发布“领跑者”标准53项。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工业机器人、北斗规模应用等重点产业链,实施一批标准稳链标志性项目,加快研制关键环节技术标准,进一步推动自主研发、自主技术向自主标准转化,不断健全完善我国标准体系,切实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