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李林 本报特约通讯员 向波
过去一年,常德高新区产业建设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提质增效、招商引资来势喜人、发展形象不断提升。2023年,常德高新区分别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821亿元、145亿元,各同比增长11%、12%;规模工业企业完成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5%;新增国家级、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累计达107家。
获批国家绿色园区、国家水效领跑者园区等荣誉,授牌湖南自贸区协同联动区、湖南(常德)台湾工业园……
2023年,常德高新区按照奋力实现“三高四新”(三高: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美好蓝图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三年攻坚行动,以创建“五好”(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机制体制好、发展形象好)园区为主抓手,坚持不懈抓项目、促投资、增动能,保持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2023年,常德高新区分别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821亿元、145亿元,各同比增长11%、1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亿元,其中税收收入8.36亿元。
产业建设扎实推进
2023年,常德高新区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利用国家和地方的一揽子扶持政策,结合发展实际,全力以赴稳定投资、发展产业。
——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常德高新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533亿元、增长12%,光电信息产业实现产值40亿元、增长68%,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70亿元、增长57%。以智能装备制造、光电信息为主导,新材料为特色的“两主一特”产业和中联重科建起、特力液压等龙头企业回暖态势明显,有力带动了指标增长。“五好”园区创建各项指标均有稳步提升,全年实现亩均税收9.57万元/亩、增长42.8%,实现亩均生产总值100.04万元/亩、增长11.4%。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严格落实“6411”机制(项目签约后6个月内开工、开工后4个月内入库纳统、纳统后1年内竣工投产、竣工投产后1年内进规进限进高),建立健全“4+N”服务体系(“4”指一张图表、一份清单、一项制度、一个项目库,“N”指配套跟进集中开工、“百日会战”等举措),对项目从引进到投产全过程监管、全生命周期服务。新开工宝利运动器材项目等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个、新投产智能化精密液压设备生产基地项目等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扎实推进20个湖南省、常德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3亿元。中联重科中高端液压油缸项目等“四个十大”产业项目和响箭重工等“四个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按时序稳步推进,常德朗禾大数据中心项目顺利开工,将有力推进湖南算力建设和常德数字产业发展。
——经营主体培育有力。常德高新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突破、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等重点工作,通过引导扶持“个转企”、全力推动“小升规”、积极实施“规改股”、创新推进“普申高”等措施,培育多业态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常德高新区净增有效经营主体507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8家,总数达376家。同时,常德高新区在“两主一特”产业基础上,积极发展航空航天与高技术转化、医美健康、现代物流等产业,努力形成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聚力做强做大企业,中联重科建起成功入选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中联重科建起的研产供一体化数字化孪生平台建设项目和佳鸿机械的智能车间项目入选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名单,占常德市入选的40%。常德牌水表成功列入2023年度湖南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计划。中联恒通其他流动式起重机、佳鸿机械液压核心零部件获评第四批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招商引资来势喜人
常德高新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不断创新招商路径、完善工作机制,以高效能的招商引资厚植发展潜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常德高新区出台《常德高新区关于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拟签约项目预审机制的通知》《招商引资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在谈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台账》,组建法务、成本测算、履约等专业团队,用制度保障招引项目的有效性。2023年,常德高新区共引进项目2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均已完成注册),总投资额超50亿元,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8家,实际到位资金40.75亿元,完成外贸3.8亿美元,增长17.8%。
——链条招商。常德高新区绘制《产业链精准招商图谱》,开发整理《产业链招商目标企业库》,包含招商引资目标企业247家,按图索骥、精准发力。鼎匠常德工厂等11个链上项目入园。
——市场化招商。常德市高新区出台《常德高新区市场化招商实施细则》,先后与戴德梁行等专业机构以及中金资本、兴湘集团等基金公司合作,引荐了珏芯微等项目5个。
——亲情招商。常德高新区不断完善常德市籍在外杰出老乡库、校友库、企业家库及企业所属产业分类台账,持续开展“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行动,在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德商恳谈会”与“老乡座谈会”,成功招引朗禾大数据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
——全员招商。常德高新区领导带头,坚持每月两次外出招商,对每个职能部门下达年度招商任务,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机制,营造全员参与、全力攻坚的浓厚氛围。
科技创新提质增效
常德高新区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工作思路,明确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从政策、资金、平台搭建等方面营造创新环境。常德高新区出台《常德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2023年规模工业企业完成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5%,新增国家级、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累计达44家,国力变压等3家企业立项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常德市获批企业仅3家)。2023年,常德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家、累计达到210家。
——深化产学研合作。常德高新区建立完善校、园、企三方协同创新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用”需求精准对接,以资金补助企业搭建研发平台,以购买高校院所技术服务搭建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2023年,响箭重工与中石化、哈工大焊接研究院合作研发的高压氢气储罐设计技术方案通过国家级评审,周信密封、品六生物、精锐智能等企业与湖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7项。熠联新材料联合湖南大学成功获批湖南省级专家工作站,是常德高新区首个外籍院士湖南省级专家工作站。中联重科建起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R20000-720投放市场,再次刷新世界纪录并入选湖南省级“首台套”。装配特力液压生产的全套液压油缸的ZACB01(2000吨)全地面起重机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中联恒通与中南大学联合研发的某平台项目与某部委成功签约。角膜地形图仪产学研项目成功落户,将生产研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眼科医疗检测仪器,用于精确检测人眼特性,为儿童近视防控建档、眼科手术、眼科治疗和配镜等领域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撑。
——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新增湖南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9家、累计达41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新增授权专利288件,其中发明专利80件,累计达到1968件。荣程机械、振东机械、永欣机械等4家企业获批湖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特力液压获批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晟誉检测和常德协同创新研究院2家企业成功创建湖南省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西安交大团队与特力液压建立高端油缸轻量化油缸工程中心、与佳鸿机械共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研究中心、与永盛液压共建液压可靠性及应用联合研究中心。常德协同研究院与西安交大物质非平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交大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中科光电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能材料传感研究中心、液压设计与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健康管理研究中心,目前均已落地。
发展形象不断提升
常德高新区上下树牢营商环境就是园区“生命线”的理念,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全方位、零距离服务,真正将“厚待投资者、成就企业家、服务纳税人”落到实处。
——大力惠企暖企。常德高新区常态长效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送政策、送温暖、送信心,解基层之难、解企业之难、解群众之难,优作风、优服务、优环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四下基层”(政策宣传下移、调查研究下倾、信访接待下沉、现场办公下延)活动,制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十五条》,出台《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十二条》,165名驻企联络员为企业发展提供全过程、零距离服务。常德高新区为91家企业解决融资3.5亿元,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8场次,解决企业用工缺口3361人次,协调解决企业人才和职工子女急难愁盼的就学等实际问题129个。
——完善基础设施。太阳大道东段、兴工路、岗中西路等3条道路已竣工通车,常德高新区循环通道基本形成。鼎力大酒店即将投入使用,建成标准化厂房面积约13.56万平方米,全部投入使用,施划精准停车位868.8米,新建渐河环保公厕等,常德高新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提升政务质效。常德高新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针对125个政务服务事项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了“审批服务事项”“中介服务事项”两张清单,按照“四减五个一律”要求(持续推动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限,无法律法规等依据的申报材料一律取消、能共享的材料一律不再重复收取、电子证照材料一律从基础数据库中调用、政府核发和可实行告知承诺制的材料一律不再提交、能由企业编制的材料一律不得强制委托中介机构编制),对政务服务事项流程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材料压减25%以上、办理时限提速70%以上。
2024年,常德高新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大力实施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三年攻坚行动和“六大专项行动”(“五好”园区攻坚专项行动、乡村振兴提速专项行动、城镇更新提质专项行动、交通建设突破专项行动、“六位”实事惠民专项行动、政务质效提升专项行动),全力创建“五好”园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力争国家级高新园区排位、湖南省级“五好”园区排位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