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查娜
“通过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赋能中国本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范式,共同构建创新生态圈,推动中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家制造光学和光电设备的德国企业,蔡司今年是第六次参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蔡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显微镜事业部总负责人张育薪博士表达了外企在中国合作与发展的愿望与憧憬。
共创共赢。在进博会的参展外企中,记者感受到了许多这样的信号。
构建合作发展新范式
作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进博会积极为中外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创造合作契机。在此背景下,蔡司确立了“科创·融合”理念,在本届进博会期间与觅可罗(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厦门超新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蔡司中国本土化发展新篇章。
面对中国创新发展的全新形势,蔡司通过提供高级别显微成像支持、开展标准化技术培训、培养本土科研人才等方式助推中国突破技术瓶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例如,由蔡司和北京纳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栋团队合作推出的Multi-SIM系列产品,可提供出色的高速、长时程、超分辨活细胞成像全流程解决方案。
同样是德国企业,凯傲集团连续5年参加进博会。凯傲集团市场经理岳雷表示,中国市场丰富的应用场景是该公司创新的重要动力,其在进博会上推出更智能、更安全的搬运机器人,助力中国物流产业发展。
而作为同样是第六次参展进博会的企业,霍尼韦尔携一系列可持续与数字化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在本届进博会上展示了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成果,包括霍尼韦尔与上海陆家嘴集团的绿色低碳示范项目、与外高桥集团共建的样板型绿色智慧园区,以及为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提供的智慧医院解决方案。
“进博会已成为霍尼韦尔进一步实现‘展商变投资商’的催化剂。在第二届进博会上,霍尼韦尔开始探索与湖北武汉的合作,并最终将公司新兴市场中国总部和创新中心落子武汉。” 霍尼韦尔中国区总裁余锋表示。
实现共创共赢
进博会参展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今年8月,蔡司中国成功入驻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该基地是“产学研用”的有机载体,为该企业和中国科研机构深化合作提供了理想的人才孵化和项目对接平台。作为基地入驻企业,蔡司中国依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收全职研发型及在站研发型博士后科研人员。
“创新赋能未来,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人才,我们与上海浦东新区的合作成功入驻博士后实践基地,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们还会跟浦东新区加深合作,进入到博士后的移动站,培养中国本土人才。”张育薪介绍说。
今年年初,商务部、科技部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若干措施》,表明中国政府支持外国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
余锋表示,参展进博会6年来,霍尼韦尔在中国的创新中心霍盛一直秉承“东方服务东方”的战略。“以服务中国大众新兴市场为先,加强本地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通过一系列立足本地的产品开发和创新来满足中国大众新兴市场需求,用科技的力量推动行业数智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2年前蔡司就开始布局研发了。”张育薪也强调了重视在中国的研发投入。据了解,上海创新中心是蔡司集团在德国以外的首个企业创新研发中心,具备面向整个中国市场的中央物流与仓储功能,全面支持中国本土研发与生产。“我们建立的德国以外唯一的一个研发中心就是在上海,目前上海研发中心已经超过100人。我们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很大,好多都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我们会沿着这个方向加大投入,并将中国本土的成果推向世界。”张育薪补充说。
今年的进博会,百余名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全球总部高管来华参加,规模创新高。“进博会已成为中国分享发展机遇、加强同跨国公司合作的重要平台。”全球矿业公司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兼中国区主席白睿明表示。
借助进博会的平台,诸多外企看到了更多全球发展的契机。谈及外企在中国的发展,张育薪强调外企一定要融入中国生态,走共创共赢之路。“我们和中国的创新企业不是排他的关系,我们要变成中国供应链的一部分,找到合适的路子让自己的业务在中国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