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布
近日,《西安高新区探索推行“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模式》《西安高新区建立“惠企政策发言人”制度打造政策解读新模式》两案例入选陕西省2023年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将在陕西省复制推广。
自2020年以来,西安高新区累计形成营商环境领域改革创新成果近30项,其中有8项在全国复制推广,20余项在陕西省复制推广。
变“人来人往”为“网来网去”
作为放管服改革的“百宝箱”,西安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做好精简优化流程的“减法”,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加法”,把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人来人往”变为“网来网去”。
比如,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这一目标,西安高新区通过优化流程、简化材料、加强监管、协同联动等方式,在2021年1月启动“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工作,将市场主体进入特定行业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进而实现审批材料精简、审批效率大提升。
“以人力资源行业为例,改革前,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申办人力资源服务许可与劳务派遣经营许可,需提交16项材料、跑动2次以上、平均10个工作日办结。改革后,企业线上通过陕西政务服务网或线下通过行政审批窗口可直接申请,最快3个工作日即可办结,大大提高了企业办事的便利性和获得感。”西安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西安高新区“一业一证”改革高效推进、全面铺开,目前已覆盖小型医疗机构、人力资源、药店、书店、文体社团、电影院等11个行业。
今年10月11日,“一业一证”系统上线试运行,可以实现掌上申请、全程网办,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部分办事材料免于提交,以及审管联动无缝对接。企业通过西安高新政务微信公众号入口进入该系统,就能在线上提交“一业一证”申请。
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
在大数据的支撑下,西安高新区的政务服务不断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强化服务自动推送、条件自动预判等智能化服务能力,让传统的“人找服务”正演变为“服务找人”。
西安高新区实施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不仅让办事更快捷便利,也让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变得更“聪明”。
从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企业开办全流程到“一业一证”“证照联办”改革,再到企业“简易注销”“证照同销”,西安高新区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打通企业“准入、准营、退出”环节的难点堵点,体现了“整体政府”的集成效能。
“比如针对互联网等特殊市场主体选址的特殊性,工作人员在企业选址阶段就提前介入,主动为特殊市场主体提供注册登记‘预服务’,协助市场主体核验经营场所是否符合相关业态开办条件,降低投资风险和经营成本。”西安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为进一步减少企业群众现场排队等候时间等“小烦恼”,西安高新区推出“掌上预约多点叫号智能引导系统”。该系统可根据区级政务大厅、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及下沉服务站点实时排队数量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分流,引导企业群众选择距离最近、预约量最少的服务厅办理业务。自该系统上线以来,已覆盖区级政务大厅和6个政务服务站,累计服务群众超43万人次。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办事效率等日益成为投资引进来、企业留得下的重要因素。
西安高新区从优化政务服务这一关键点切入,“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正转变为支持产业升级、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吸引人才就业创业等制度红利,为“四个高新”(实力高新、科创高新、品质高新、幸福高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