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争粉
9月8日,记者走进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近距离领略苏中首个国家级“双跨”平台爱尚(ASUN)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为企业智能化赋能。
中天互联爱尚(ASUN)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全面、实时的经营数据及强可视化的展示方式令记者眼前一亮。标识注册总量、解析总数、企业接入数等数字不时跳动,综合检测分析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仓储管理等环节的关键指标,辅助掌控线缆、船舶、新能源、化工等行业领域运行态势,实现了“一码联万物、一屏掌产业”。
“基于中天科技30年的制造经验,融合标识解析体系的全国先发优势,以及云原生、5G、人工智能等行业领先技术,我们自主研发了爱尚(ASUN)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不仅围绕工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具有共性基础的工业个性化服务,我们还积极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各地区域产业链龙头开展合作。”中天互联总经理时宗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中天互联不仅在线缆行业实现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也在其他行业实现了跨领域赋能。截至目前,中天互联已赋能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纺织化纤、新能源、机械装备等21个大行业的不同领域,为上千家重点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车间半成品流转无人化,线缆缺陷在线高精度识别,作业安全智能监控,智能化排产、柔性生产,绿能使用一体化调控……这是中天互联赋能中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的生动场景。
在中天装备电缆智能车间,处处上演着智能化场景应用。基于5G网络全连接理念,该车间实施柔性化布局,整个生产运营融入“平台+标识”的产业化创新模式。
“为打造中天装备电缆建设车间,中天互联通过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机器视觉等‘5G+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落地,以数字化融合重塑整体生产流程,全面赋能打通智能生产、智能仓储、智能检测、智能展示、集成管控多环节,实现车间半成品流转自动化率达80%、设备数控化率达100%、设备联网率达100%。”中天装备电缆负责人介绍说,“该车间具备电线电缆行业智能制造示范效应,综合实现了单位产品用工降低10%、综合能耗降低15.5%,产品质量提升1.5%,综合生产效率提升23%,为企业带来更强竞争力。”
作为船舶行业龙头企业,招商局重工面临的痛点问题有,统一编码机制欠缺,存在信息孤岛;供应链管理缺失,产能过剩;供应链流转复杂、效率低下等。
“为打造端到端闭环供应链一体化管控,我们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弥补核心能力差距。”招商局重工负责人表示,应用爱尚(ASUN)工业互联网平台后,企业的组织结构、核心业务流程都得到合理配置和优化,不仅建立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统筹,做到了信息共享化和管理精细化,更简化了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实现了员工个人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双重提升。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汇集和配置的枢纽,是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量。中天互联秉持‘622原则’,即60%标准化、20%行业化、20%定制化,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全价值链提升。”时宗胜说。
在平台建设和应用上,中天互联注重生态资源汇聚,在云资源、视觉技术、企业数字化平台等领域与国内外头部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和资源整合。比如,将平台积累的通用机理模型及最佳实践,像工艺过程优化、设备预测性维护、安全异常监控等,复制推广到更多的行业和企业;将平台应用到政府监管侧,建设长江沿岸岸电及污水治理平台,打造绿色港口,为长江大保护贡献力量;将平台标识应用到新能源行业,基于标识打造的锂电池电子护照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锂电池从锂矿到生产再到降级使用最终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对于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下的布局规划,时宗胜表示,中天互联将围绕实现泛在链接、高效协同、资源共享三大目标,着力推进融合创新建设。比如提升平台创新能力和赋能水平。聚焦行业数据,丰富平台模型,反哺平台能力再提升。以平台强链重构产业布局,对纺织、线缆、化工、船舶等行业要素进行协同联动,重构互联赋能产业布局;通过与通用大模型企业合作,建立垂直行业的工业大模型;研发融合应用产品,通过跨行业、跨领域资源整合,为开发者及客户提供更全面更具性价比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