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洋
9月18日,“钱包折叠屏 ”荣耀V Purse发布;8月初,三星第五代折叠屏旗舰三星GalaxyZFold 5发布……今年以来折叠屏手机领域刮起一阵旋风。
在手机厂商不断推出新机型的带动下,折叠屏手机已经成为手机市场为数不多的增长垂类,其销量已连续10个季度同比实现正增长。相比于前些年的沉寂,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逆势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当下折叠屏手机市场是否成熟?
出货量逆势上涨
“不是消费者不愿换手机,而是长期以来没有具有吸引力的手机能够吸引广大消费者。”通信业知名观察家、智能互联网专家项立刚表示,折叠屏手机有很高的辨识度,又是一个全新的品类,可以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研究机构IDC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国内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为126万台,与去年同期46万台相比增长了173%,也是目前惟一保持上升趋势的细分手机市场。京东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京东折叠屏手机销量同比增长超100%。
业界认为,在手机出货量连月下降的同时,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逆势上涨无外乎以下原因:首先,新品发布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其次,折叠屏手机的独特设计和创新功能吸引了消费者的兴趣;最后,折叠屏手机价格逐渐下降,让更多消费者能够接受。
“技术的进步和成熟,使得折叠屏手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提升,再加上厂商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增加,价格逐渐下降,使得折叠屏手机更加普及和为消费者所接受。”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说。
整体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前些年折叠屏手机总体上还是比较小的市场,主要面对的是高端消费用户,现在的品类已经很多了。就国内市场而言,华为占据了比较大市场份额,OPPO、荣耀、小米也都有一定的市场。”项立刚说。
与此同时,随着品牌/产品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成熟,折叠屏手机已从动辄数万元下降到数千元的价位。《京东2023折叠屏手机趋势趣味图鉴》显示,近年来折叠屏产品力持续提升,折叠屏手机机身也越来越轻薄,让消费者携带更方便。2021-2023年,大折叠屏(Fold)平均重量从289克减至251克,降幅达13%,平均厚度从7.3毫米降到5.5毫米,降幅达25%。
在技术逐渐成熟的同时,折叠屏手机价格也在逐年下降,大折叠屏手机(Fold)起售价均价从2021年1.3239万元降到2022年1.0277万元;小折叠屏手机(Flip)起售价均价则从8294元下降到7097元。纵观2023年新品,moto razr 40价格已下降至3999元。
折痕问题一直是折叠屏手机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一些厂商纷纷改善了折痕,并摆脱厚重的老毛病,变得又轻又薄,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项立刚说。
但是,业界认为,目前,折叠屏手机市场尚未完全成熟。虽然出货量逆势上涨,但整体市场份额相对较小,目前市场格局主要由三星、华为、荣耀等少数品牌主导,其他品牌尚未进入市场或者处于试水阶段。
“目前市场格局主要由大厂商主导,竞争激烈但仍有机会。”梁振鹏说。
“折叠屏手机的价格仍较高,基数小,增长快,但整体占市场份额并不大。”达睿咨询创始人马继华说。
仍需寻求新增长点
“厂商要在国内手机市场占据重要位置,要不断地在技术上寻找创新、出新品。”项立刚说,“比如在卫星通信、国产自研芯片方面,有很多创新和突破机会。”
同时,项立刚坦言,折叠屏手机的制造成本较高,导致售价昂贵,限制了普通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此外,折叠屏手机的应用生态和软件兼容性也需进一步完善,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业界认为,手机市场红利随着市场饱和度的增加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或许将触顶,这就要求手机厂商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梁振鹏认为,一方面,可以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性能、功能和用户体验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如物联网、智能家居等,以及开拓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