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8日
第A10版:双创建设

青岛高新区首推多项政务服务模式

  ▶  刘文研

  2023年上半年,青岛高新区在山东省首推工程验收备案“一企一证”,在青岛市首推工程审批“项目服务管家”模式,首推工业项目“用地一件事”改革,首推外资企业登记“掌上办”,首推“交易引路人”服务机制……围绕“1264”战略部署,青岛高新区扎实推进“深化作风能力 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在园区推出多项首推性改革举措,审批服务不断提速,营商环境优势愈发显著。

  在服务流程上“加速度”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为全面推进建设项目快落地、快建设,青岛高新区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探索、创新政务服务新模式,跑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加速度”。

  今年以来,青岛高新区在山东省首推工程验收备案“一企一证”。整合验收、备案等5个事项,实现材料信息一码共享,为青岛蔚蓝生物发出山东省第一张《工程验收备案一企一证》凭证,缩短验收备案时间50%;在青岛市首推工业项目“用地一件事”改革,梳理3个用地阶段7个大类53个事项,形成青岛市首个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用地清单”集成服务指南;在青岛市首推“项目服务管家”模式,精选10名业务骨干组建服务团队,为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等24个项目定制“专属审批流程图”。

  该高新区去年推出的“承诺即开工”服务模式覆盖率在山东省领先,实现除高危产品生产储存以外的所有建筑项目类型100%覆盖,已先后为国药科技城等13个项目在2个小时内办结施工许可手续。

  创公共资源服务品牌

  审批提速离不开数字化服务的加持。今年以来,青岛高新区扎实开展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用智能数字技术为政务服务提速增效。

  青岛高新区在青岛市首推外资企业登记“掌上办”,发出首张全程手机端申报的外资企业营业执照;在青岛市首推“交易引路人”服务机制,为参加招投标活动的交易主体提供“全流程引导、全过程咨询、全方位协调”服务保障。今年以来,青岛高新区先后为国药科技城等72个项目提供咨询服务,征集专家意见建议78条,打造了青岛市首个公共资源服务品牌。

  此外,以数字化为依托打造的“远程视频勘验”服务,应用率达青岛市领先水平。今年,青岛高新区还首次将药品经营许可审批纳入远程视频勘验系统,累计开展食品药械行业远程勘验168家次,市政公用类项目远程勘验37项,一次通过率达95%以上;“证照三联办”集成服务模式是在原有线下证照“三联办”基础上,推出“证照联办”网上审批模式,依托青岛市企业开办智能一体化平台打造集医疗器械、餐饮等6个服务场景为一体的服务微生态,先后为45位业户通过联办模式发放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拼服务”的决心与诚意

  审批“快”、效率“高”是青岛高新区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发力点,也是近年来青岛高新区营商环境的鲜明特色。

  不久前,青岛高新区新建联东U谷一站式服务大厅和MAX科技园等2家政务服务帮办中心,蓝湾创业园、招商网谷2家产业载体一站式服务大厅也在紧张地筹建中。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启用4家一站式服务大厅和7家政务服务帮办中心,青岛高新区“10分钟”政务服务圈覆盖率在青岛市领先。产业载体“一站式”企业服务新模式让企业办理业务不出园区,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办事效率。自建立以来,青岛高新区已为园区上千家企业提供了就近帮办代办服务。此外,近日青岛高新区试运行跨区融合联动窗口,签订青岛高新区、城阳区《实施跨区融合联动审批服务机制备忘录》,首批实现城阳区21个高频审批事项区内受理,审批服务、审批效率实现大幅提升。

  审批“快”的背后除了“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更有政府部门“拼服务”的决心和诚意。上半年,青岛高新区组建起首支营商环境观察员队伍。从高新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代表中选聘20名营商环境观察员,直达一线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建设“青岛营商环境会客厅”,公开诉求反馈渠道,畅通建议交流渠道,打造直观、透明、零距离的线下政企互动新平台;同时,加大企业走访调研力度,先后赴海尔生物等56家企业开展实地调研,举办3场营商环境专题座谈会,与青岛简码基因、青岛浩赛机械等37家企业面对面交流座谈。在此基础上,青岛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部加大企业跟踪回访力度,发布38个办事指南短视频,接听处理咨询服务电话2.021万个,回访办事企业3938家,实现企业回访100%全覆盖。

2023-08-28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32264.html 1 青岛高新区首推多项政务服务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