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1日
第A12版:高新产业

政策支撑 氢能商业化进程提速

  ▶ 本报记者 叶伟

  近日,国家标准委等六部门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发挥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与此同时,多地密集出台支持政策,积极抢占氢能发展新赛道,相关产业开发和应用加速落地。

  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的加持下,氢能行业有望迎来加速发展,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在交通运输、储能、工业、建筑等领域广泛使用,氢能产业链产值扩大,市场规模将超10万亿元。

  多地布局氢能新赛道

  今年7月,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在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一则“氢能高速及零碳服务区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济南东服务区南区加氢站招标公告”。

  根据公告,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将针对济南东服务区南区加氢站项目进行招标,站内设置1台压缩机、1套9立方米储氢瓶组、2台卸氢柱、2台双枪单计量加氢机及冷却水装置等,预留1台压缩机位置。新建1座一层站房和1座罩棚,建站等级为三级站,合同预估金额1487.28万元。

  据悉,作为山东“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氢能高速及零碳服务区关键集成与示范项目由山东高速集团牵头承担、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具体实施,主要任务目标是“建设零碳氢能服务区不少于2处、可支持燃料电池车辆通行的高速公路连续里程不低于300公里(济青通道)、建设加氢站不少于6座”。

  自2021年4月山东“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启动以来,该省氢能产业发展迅速:全国首座高速加氢站、首座港口加氢站先后建成,25座加氢站日供氢能力超过20吨,燃料电池车辆总推广数已超过1000辆……

  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今年6月,山东省科技厅等部门印发《山东省科技支撑碳达峰工作方案》,提出加快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开展氢能生产利用示范推广,探索氢能在多种场景下的高效、安全利用新模式。

  除山东外,河北、湖州等地密集出台支持政策,积极抢滩布局氢能产业。比如,《河北省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绿氢生产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湖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提出,到2035年,建成基础设施完善、企业梯队健全、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竞争力出色、创新能力强劲、应用场景丰富的现代化氢能产业体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能源政策研究所负责人景春梅说:“多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有利于推动氢能产业链的完善和关键技术的进步,加速氢能商业化应用。但各地要合理把握发展节奏,避免投资过热。”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氢能产业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等相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加氢站358座,其中在建245座,加氢站数量全球第一;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12682辆,约占全球的20%。2022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781万吨,是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国。

  多措并举加速商业化

  虽然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相关示范应用加速推进,具有巨大潜力,但氢能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痛点,贯穿于制、储、输、用全产业链。

  中国氢能联盟秘书长刘玮表示,氢能目前存在应用成本过高、核心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商业模式亟待清晰等问题。

  “绿氢制备成本高,难以规模化应用。电解水制氢成本为化石能源制氢的2-3倍,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更高。”景春梅说,绿氢生产与消费空间错配,风光大基地是未来绿氢的主要产地,集中于“三北”地区,但作为氢气消费大户的工业园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环渤海地区,这客观上要求储运衔接供需。

  针对当前氢能产业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景春梅表示,支持开展高压气态、有机液态、液氢、管道等多种输氢路线的技术示范,打通产业堵点,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针对新能源大基地,近期鼓励就近消纳,优先发展制氢产业,减少氢能长距离运输,探索风光氢储用一体化;中远期考虑长距离外送,研究探索“西氢东送”“北氢南送”的可行性。

  同时,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要千方百计降成本。景春梅说,在技术创新降成本方面,要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建立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在模式创新降成本方面,构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或谷电制氢的“制—储—加”一体化站内制氢模式,推动氢能分布式生产和就近利用。

  中国氢能联盟秘书长刘玮表示,要积极推动氢能技术迭代创新,助力我国氢能装备技术从“跟跑”到“领跑”跨越式发展,加快我国氢能产业商业化进程。同时要在钢铁、化工和交通等重点行业,积极推动绿氢规模化应用,进一步促进氢能全系统成本降低、商业模式快速成型。

2023-08-21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1832.html 1 政策支撑 氢能商业化进程提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