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合肥高新区坚持把促就业、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大任务,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与企业吸纳人才有效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优化服务举措,以高质量发展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聚焦人才需求,深挖优质岗位。目前,合肥高新区市场主体总量突破9万户,企业总量突破7万家,其中自主培育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高新技术企业2548家、上市公司38家。今年上半年,合肥高新区面向该高新区重点单位征集摸排出3万余个大学生岗位需求,以用时2个半月、奔赴12座城市、覆盖38所高校、召开46场校园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超1.2万人的成绩开启了高校毕业生引进工作新篇章。
在做好组团校招的同时,合肥高新区引导企业开发实习岗位,提前储备和招揽一批毕业生。在首场软件行业实习招聘会上,中科星图等6家单位共收到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硕博人才简历606份,初步达成实习意向436人。
此外,合肥高新区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多类型人才招引活动,组织近百家企业参与“智汇合肥高校行”活动,提升区域影响力;组织210家企业开展“合肥请您来,20万个岗位供您选”线下招聘会,活动现场共收到简历1.2万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400人。
主抓高校阵地,加强校地合作。政校企三方合作是促进校地、校企对接的有力手段,也是促成政校企三方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的基础。2020年,合肥高新区启动“千师万生进高新、就业创业来高新”活动,邀请高校师生代表走进合肥高新区。今年上半年,合肥高新区邀请安徽建筑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走进高新区,政校企三方共同探讨合作新路径,并与高校分别签署毕业生就业基地合作协议;两次邀请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师生走进国仪量子等企业,便于学生实地感受量子领域前沿科技成果和发展前景,提高就业意愿。
6月初,300余名名校博士通过“博士就业创业在合肥”活动走进合肥高新区龙头企业,感受合肥高新区企业风采。截至目前,已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30余所高校走进合肥高新区开展政校企交流活动,促成政校企合作。
创新引才渠道,广纳天下英才。合肥高新区坚持贯彻“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引育机制与服务举措,大力引进各领域人才。在线上,合肥高新区通过搭建全球云聘会、高新云聘会平台,双向链接全球人才及高校毕业生,提供精准人岗匹配服务。今年上半年,合肥高新区利用全球云聘会平台,开展合肥高新区第二届全球人才云聘会,26家引才单位带来优质岗位612个,平均年薪达30万元,最高年薪可达150万元,共收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120所高校750余份海内外人才的网申简历。
此外,合肥高新区利用高新云聘会平台,开展校企对接云端招聘。一方面,分别不同高校设立“高校云聘会”,开展67场次“中国声谷·量子中心”高校云聘会;另一方面,利用“合肥高新人才”微信公众号结合高新云聘会平台设立“十万大学生进高新”网络招聘专栏,先后发布135场“十万大学生进高新”网络招聘会。今年上半年,共有5000家次单位通过高新云聘会参加线上招聘活动,发布岗位需求2.6万余个,收取简历1.8万份,达成就业意向3000余人。贺鸣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