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洋)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将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此前,工信部方面5月中旬曾透露,《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指南》即将正式发布,拟加快制定十多项重点急需的标准,其中就包括支持L3级以上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2022年3月1日起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明确,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驾驶自动化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下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
该标准将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划分为0-5级。4级为高度自动驾驶,驾驶自动化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下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并自动执行最小风险策略。5级为完全自动驾驶,驾驶自动化系统在任何可行驶条件下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并自动执行最小风险策略。
当下,多款具备增强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新车型在陆续发布。一些跨国公司发布了L2、L3级智能驾驶车型,国内也有很多相关车型上市。与此同时,目前全国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过1.5万公里,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车、干线物流以及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在有序开展。
在网联发展方面,全国17个测试示范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7个国家车联网示范区完成了70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装配路侧网联设备7000余台套。2022年,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L2级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达到了34.5%。
业界认为,国内L3智能驾驶落地具有意义,代表国家政策对智能驾驶产业的重视和决心,可能为行业后续发展扫清障碍,迎来自动驾驶真正的商业化落地拐点。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长期来看,智能化渗透率将决定需求,中央计算、大模型等新范式将决定技术路线,量产经验、工具链、性价比将决定规模与竞争格局。自动驾驶芯片将是全产业链格局最为稳固、集中度最高的环节,全球市场4-5家、国内市场3-4家寡头或有望占据行业80%-9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副主任袁帅表示,自动驾驶功能的商业化应用的深入,对于整个汽车市场而言将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包括汽车产业链的重构、汽车制造商的转型和竞争格局的改变等。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应该从责任认定、适用范围和数据安全等方面解决问题。
“我国加快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的背景是因为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提高交通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和舒适性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是在跟随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趋势。”袁帅说。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认为,自动驾驶涉及到路网智能化升级、汽车全产业链和运输服务等多个产业,有望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目前在车辆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在车、路、网三方面协调发展和全面推进,才能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加快发展。
此外,袁帅认为,应该加强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监管,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化短时间内可能无法赢得更多用户,需要行业加强技术研发和测试,同时加强用户教育和宣传,提高用户的信任和接受度。”袁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