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争粉) 6月20日,在2023中国(苏州)独角兽企业大会上,长城战略咨询发布了《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3》,总结了潜在独角兽企业群体的发展特征。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共有65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其中分布在国家高新区的潜在独角兽企业有431家,占全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总数的65.8%。
65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中,成立5年之内最新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1亿美元的企业共427家,成立5-9年最新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5亿美元的企业共226家。
2022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于54个城市。其中,北京138家,上海118家,苏州75家,深圳54家,四地此类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的59%;广州、杭州、南京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在25家以上。值得关注的是,常州、东营、广安、绵阳、宜春、镇江等13个城市首次出现潜在独角兽企业。
超六成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于31个国家高新区,共431家。其中中关村数量最多,达129家,张江有91家;苏州工业园区潜在独角兽数量排名全国第三,拥有49家。
2022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于41个赛道。集成电路是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的赛道,达116家,创新药赛道111家;企业数字运营、人工智能、数字医疗、创新医疗器械等赛道的此类企业数量均在25家及以上,合成生物、农业科技等赛道首次出现潜在独角兽企业。2022年新晋24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于35个赛道。其中,集成电路、创新药、新材料、人工智能赛道此类企业数量均在10家及以上。
前沿科技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比超七成。2022年共有47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属于前沿科技领域,集成电路、创新药、人工智能等7个赛道此类企业数量均超20家。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拥有有效专利1.767万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6590件。共有114家潜在独角兽企业拥有PCT专利申请量446件,其中创新药赛道此类企业表现更为突出。
头部投资机构仍是潜在独角兽企业的主要投资力量,产业型大企业、独角兽企业孵化潜在独角兽企业趋势愈发显著。2022年共有48家潜在独角兽晋级为独角兽或成功上市。2022年有374家潜在独角兽企业新获融资,新获融资额共152.6亿美元,近八成集成电路赛道潜在独角兽企业在2022年新获融资。2022年有38家潜在独角兽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有1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其中,7家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2家在港交所上市,1家在纳斯达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