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01日
第A3版:热点

北京技术交易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本报讯 (记者 张伟)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2023年一季度,北京技术市场实现稳定增长,北京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1844万项,同比增长6.4%;成交额1895.4亿元,同比增长17.1%,技术交易规模多年稳居全国首位。

  据介绍,随着依法行政的不断深化,北京技术市场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技术市场政策法规体系。为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规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北京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和《北京市技术合同登记机构管理办法》进行整合,修订形成新的《北京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

  新修订的《管理办法》以“权责清晰、流程顺畅、简政放权、稳中求进”为目标,进一步规范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明确了认定登记的主体类型、程序、优惠政策,明确了技术合同登记机构的设立条件、职责,登记人员的规范要求以及支持技术市场发展的相关措施。

  作为落实税收减免、科研人员奖励等相关优惠政策的基础性工作,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是技术市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以便利创新主体为原则,北京技术市场逐渐形成了“1个市级部门+16个区科技部门+N家登记机构”的技术合同登记服务布局,管理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遍布北京市的30多家登记机构创新服务模式,主动靠前,通过微信服务群等多种方式,及时回应创新主体需求;通过上门“一对一”服务,深入开展走访调研,跟踪技术合同登记情况,为创新主体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服务。立足于“1+16+N”服务网络,北京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形成了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的工作构架,保障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高效有序地开展。

  与此同时,为更便捷高效地做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北京技术市场通过双向寄递、在线填报核定收入、精简申请材料、压减办理时限、简化技术性收入核定程序等举措,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

  经过不断的升级改造,北京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引入AI智能识别和区块链技术,突破在线打印登记证明、电子签章等功能障碍,实现全程网办。截至2022年,注册用户数量达6.6207万个;2022年,访问总数达15.6940万次。

  此外,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技术市场政策宣讲,采取点、线、面结合的原则,构建常态化宣讲机制,“点”上重点打造“技术市场政策解读云课堂”精品服务,“线”上串联科技政策宣讲资源,依托相关活动共同开展,“面”上覆盖各区和科技园区,依托区科技部门、各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及相关协会联盟开展宣讲。截至目前,2023年组织或参与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有关宣讲8场,线上线下覆盖100万余人次。

  目前,北京地区拥有51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多元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不断深化。为规范技术转移服务,北京市积极组织开展国家标准《技术转移服务规范》和地方标准《技术转移服务人员能力规范》的宣贯工作,组织《技术转移服务人员能力规范》地方标准实施的试点工作,充分发挥标准的指导作用,切实提高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专业能力和人员的服务水平。常态化组织技术转移服务人员专题培训,形成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初级、中级、高级、继续教育四级分层培养体系。

  据悉,在《管理办法》的保驾护航下,北京技术市场将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加大人才培养、加强监督管理,不断营造技术市场的良好生态,促进技术交易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奋力谱写北京技术市场发展新篇章。

2023-05-01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50657.html 1 北京技术交易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