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种业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农高会新闻中心举行。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按照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目标,在打赢种业翻身仗、当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先行军与排头兵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为种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强化源头创新方面,杨凌示范区不断加强种业平台建设,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旱区种业创新基地、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重大平台,目前该示范区拥有各类省部级以上种业技术研发平台66个,超过1000名科教人员从事生物育种研究工作。先后组建成立种业、果业、畜牧等6个产业创新中心,建立了以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蔬菜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体系。2021年以来,该示范区通过审定登记的农作物新品种达209个,其中通过国审、登记的品种有93个。特别是2018年通过国审的小麦品种西农511成功入选全国粮油生产主导品种,陕单650玉米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2021年黄淮海夏玉米机收五大核心展示优良品种,“瑞雪”“瑞香红”“秦蜜”等苹果新品种有望成为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更新换代的主栽品种。
在壮大种业企业方面,杨凌示范区通过建设种子产业园、品种测试评价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先后招引了先正达、大华、登海、良科等全国知名种业企业入区发展,目前该示范区已入驻各类种业企业100多家。陕西荣华作为陕西省唯一的种子企业入选农业农村部种业补短板企业阵型名单,荣华、鸿塬入选全国十强油菜种业企业,杨凌伟隆成功获批陕西省首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该示范区与陕西省粮农集团共同组建杨凌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获批陕西省粮油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在强化种业交流合作方面,杨凌示范区成功举办全国小麦、玉米、瓜菜新品种观摩活动和全国油菜科技大会,为新品种示范推广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杨凌西农511、伟隆169等小麦品种在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区推广种植面积约3000多万亩,约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9%左右。该示范区还先后与中国农科院、海南三亚崖州湾等多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该示范区累计完成农作物品种权交易314项,交易金额2.4亿元,种子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杨凌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农牧良种集散地。依托我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在哈萨克斯坦等5个国家联合建立了8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种植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联盟成员单位的13大类115个农作物品种,杨凌的金种子已播撒在“一带一路”广袤的田野上。耿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