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2日
第A15版:产业热点

实现“双碳”目标,行行有责

  山东济宁微山领跑基地31MW漂浮电站   图片来源:阳光电源

  ▶ 本报记者  叶伟

  随着相关政策陆续落地,我国“双碳”发展摁下快进键。但在推进减排降碳、绿色转型中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近日举行的2022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行行有责,也是人人有责。但在推进“双碳”的过程中,要防止运动式减碳,不能急于求成。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说,实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可再生能源是主力军。

  近年来,我国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大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5475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0%。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18亿千瓦。

  李创军表示,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坚持六个并举: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就地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单品种开发与多品种互补并举、单一场景与综合场景并举、发电利用与非电利用并举,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发展,有效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李毅中表示,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的同时,各种发电能力要互补匹配,保障供电安全稳定。“我国发电地区与用电地区相距遥远,用电主要在东部地区,许多发电来源尤其是清洁能源发电在西北、西南地区。因此要建设特高压输电,加大‘西电东送’,同时推动‘智慧电网’‘储能+新能源’平抑风光发电的间歇性以及水电的季节性。”

  李毅中还说:“在有序推进煤炭减量的同时,要关注电煤保底量,不能忽略火电仍起着支撑和兜底的作用。因此,在减少煤炭消费的同时,也需要保持相应的煤炭产能产量。”

  需要多行业共同减碳

  除了能源电力行业,钢铁、有色、建筑、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和道路交通行业都是减碳减排的重点领域。

  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东表示,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石油石化行业在“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大势推动下,减碳减排、绿色发展压力逐步增大。加快打造绿色油气田、绿色炼化产业、绿色储运体系、绿色循环体系将成为行业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中国石化坚持把碳排放总量作为硬杠杠,大力实施“能效提升”计划,扎实开展“碧水蓝天”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十三五”以来,公司累计节能555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1443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回收和资源化利用640万吨,实现甲烷回收22亿立方米。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震表示,今年6月底,中国海油发布“双碳”行动方案,提出三大工程,包括增速上产的攻坚工程、科技创新的强基工程、绿色转型的跨越工程。“十四五”期间,中国海油排放强度下降10%-18%,力争2028年实现碳排放的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

  除了传统高耗能行业,新兴行业也并非都是低能耗、低排放。李毅中说,要重视用能设备器具的报废、回收、利用、再制造,如余热余压回收、能量梯次利用、污水治理回用、固废综合利用等。以汽车为例,电动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可以梯次利用,报废时可以回收锂、钴、镍等有价金属,废旧车辆回收拆解也可以实现资源回收。

  科技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表示,“双碳”时代,全球经济发展模式正从能源资源依赖型走向能源技术依赖型。因此,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进行相关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

  李毅中说,实现“双碳”目标,不仅要加快已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例如智能电网、电化学储能、光热发电、氢制储输用等,也要积极开发低碳零碳的新材料,高效太阳能电池、固体电池,可控的核聚变等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的前沿技术。

  李毅中表示,不能用科学构想和实验室成果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支撑。要开发出先进、实用、可靠的技术,就需要巨额投入,因此实现“双碳”目标也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表示,石化企业、科研院所、高校都需要积极研究和谋划,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系统布局,争取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为产业低碳转型打开通道,创造新的增长点。

  推进“双碳”科技创新,人才是支撑。贺克斌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未来“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需要加大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等复合型人才培养。

2022-09-12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8532.html 1 实现“双碳”目标,行行有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