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1日
第A6版:国家高新区十年创业巡礼

绍兴高新区:加快建设“一核两平台”

  图片来源:绍兴高新区

  ▶ 本报记者  叶伟

  绍兴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2010年获批成为国家高新区。

  10年来,绍兴高新区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滨海新区建设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水平建设绍兴高新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发力,全面推进“一核——镜湖科技城、两平台——滨海科技城、智慧芯城”建设,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

  2021年,绍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5.26亿元,是2012年的4.35倍,年均增幅达到17%以上;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2家,较2012年新增462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96.98亿元,是2012年的13.7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绍兴高新区以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强密度整合产业资源,推动产业从“点线”发展向“面网”发展转变。

  10年来,绍兴高新区坚定不移抓好转型升级,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21年,绍兴高新区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2∶25.8∶72.0调整为1.4∶41.8∶56.8,实体经济“压舱石”效应进一步显现。工业与服务业总量均得到大幅提升,2021年绍兴高新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96.51亿元、673.71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6.08倍、3.4倍。

  同时,绍兴高新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集成电路产业和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均入选浙江省“万亩千亿”产业平台,2021年在浙江省“万亩千亿”平台考核中,分获第二、第三位。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列入2021年浙江省产业集群“未来工厂”新智造试点。

  此外,绍兴高新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绿色新型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袍江区域印染、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累计关停23家印染企业,整治“低散乱”企业3000余家,“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已实现占地3亩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4%。

  推进数字赋能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绍兴高新区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启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3年行动,聚力打造以“未来工厂”为引领、智能工厂和数字工厂为主体的梯次培育体系,全力推进数字赋能发展,稳步壮大数字经济规模。

  10年来,绍兴高新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全面落实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20年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为浙江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立了众多数字经济创新平台,有力地促进了高新区企业开展产品、企业、行业数字化转型。2021年,绍兴高新区以集成电路制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到82.03亿元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4.61亿元。

  同时,绍兴高新区加速数字赋能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推进高新区数字转型,先后获批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2021年,绍兴高新区累计上云企业达2057家,规模以上企业智能化改造136家,拥有在役工业机器人3485台以上,机器人密度为235台/万人,已形成智能化家居、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现代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等多个智能化改造体系,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的5G+智能制造互联网项目、绍兴昊华木业有限公司的昊华木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同时,在纺织、机械、家居、包装和黄酒等5个传统产业领域相继开展了智能化改造,实现了“高新区制造”向“高新区智造”的创新跃升。

  集聚科创资源

  创新福地,创业热土。绍兴高新区集聚科创资源,加速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力构建全链条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企业是创新主体。10年来,绍兴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对接引育各类创新项目,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强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等。截至2021年底,绍兴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在册总数达449家和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453家。聚焦“梯度升级”,培育境内上市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95家,股份公司148家,培育省级雄鹰培育企业1家,“隐形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家。

  同时,绍兴高新区把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高要求打造技术实验平台,引进核心科研团队,平台能级实现攀高。积极建设绍芯实验室省级实验室,成功引进邱爱慈、郝跃等院士团队,积极引进高校科研力量,深度参与科创大走廊建设,成立校地共建研究院联盟“越创盟”,引进落地建设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等11家科研院所,累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29个,拥有浙江省级研发中心94个、浙江省级研究院25家。成功创建了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绍兴黄酒、现代医药、节能环保五大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中关村水木湾区科学园正式开园。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浙江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3家。

2022-08-01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8086.html 1 绍兴高新区:加快建设“一核两平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