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伟
7月3日,在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工业园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智慧制造实验室,远道而来的客户,被3台“电弧激光复合3D打印机”所吸引。
这种3D打印机,是利用电弧作能量,依据三维制图设计的图纸,通过电脑操控,将特钢与合金制作的丝材,打印成比传统铸造件更耐高温、更耐腐蚀的部件。
“3D打印技术可以解决很多技术难题。”黄石市西塞山区副区长、黄石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木林介绍,如果一台进口加工特钢的机电设备某个关键零部件损坏,往往要从国外购买。用3D打印技术,能定向制造一模一样的零部件,且比进口的零部件还耐用。
“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力量,创办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是黄石市西塞山区构建特钢产业生态圈、赋能产业链中的一个镜头。”胡木林说。
模具钢是制造业之母。模具钢产业是黄石市西塞山区优势产业之一,年产模具钢最高可达53.6万吨,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5%。其中,挤出模具材料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5%以上,部分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黄石市西塞山区发挥和利用大冶特钢的品牌效应和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建成了国家火炬特钢特色产业基地,特钢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80%以上。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是0.10毫米左右。在西塞山工业园区内,湖北荣科智能有限公司生产的精管在0.05毫米以内,连一根头发丝的一半都不到。拥有如此专精特新技术,荣科智能的产品赢得大冶特钢的青睐,双方“链”成了“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的合作共同体。
依托域内特钢资源,湖北加恒实业有限公司采用冷拔工艺加工的精密无缝钢管,占据国内10%的市场份额;生产的大吨位、大口径的无缝钢管替代了国外进口,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西塞山区集聚了以大冶特钢为龙头的特钢生产和加工企业1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家,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特钢生产基地之一。”黄石市西塞山区委常委、副区长鲁任胜说。
2021年,黄石市西塞山区生产特钢超过400万吨,分别实现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351亿元、607.3亿元、24.7亿元。今年前5个月,黄石市西塞山区签约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149.2亿元。截至目前,西塞山区实施的122个重点产业链项目按进度推进115个,其中,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8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此外,黄石市西塞山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该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6家,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4个,实现了规模以上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
具体来看,黄石市西塞山区通过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人才服务平台、构建现代物流平台,加快创新要素、资源集聚整合,正在全面提升“1+3+N”特色产业的支撑作用。
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协同发力,黄石市西塞山区一大批风电、轴承、汽车零部件等特钢上下游延伸产业项目落户、在建或建成,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协同发展的特钢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