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莹
第一时间启动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工作,积极响应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通过政校企“三向奔赴”,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架桥铺路;依托线上线下招聘模式,汇聚全国乃至全球英才……今年以来,合肥高新区多方聚力,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并且落实补贴政策,夯实毕业生服务保障。
深耕政校企合作
厚植人才培养沃土
7月7日,由合肥高新区人事劳动局举办的“千师万生进高新,访企拓岗促就业”高校书记校长走访高新区专场活动举行,来自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业大学的12名高校代表走进合肥高新区。
活动当天,政校企考察团一行参观儒拉玛特、科大智能、长安汽车、通威太阳能等,并举行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校企三方座谈会。
为巩固三方洽谈成果,落实合作方案,两所高校分别与合肥高新区人事劳动局及14家园区企业进行现场签约,明确将在合作平台搭建、产学研融合、学生实习就业等领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此前的6月22日及30日,合肥高新区两次召开重点高校安徽校友会负责人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10余所高校校友会代表参加座谈。
“校友会在引进校友人才、转化校友项目、加强校地合作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陆平表示,要加快搭建重点高校校友会联系平台,让校友会成为合肥高新区双招双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智囊团”和“大本营”。
两年前的2020年,合肥高新区即提出“十万大学生进高新”行动,迄今“千师万生进高新”等系列活动已组织开展20余场。今年以来,合肥高新区人事劳动局多次对接高校,持续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
线上线下联动
打通招才引智堵点
为打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学生就业难、企业招才难的双重困境,合肥高新区创新招才引智工作思路,依托线上线下并重的“双引擎”模式,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合肥高新区坚持把人才引进和产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多次开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行业专场招聘会。今年以来,合肥高新区累计开展线下校园招聘会29场,提供就业岗位1.4万余个,收取简历数1.3135万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7564人。
今年上半年,合肥高新区通过“高新云聘会”平台累计发布线上校园招聘会、实习生专场招聘会共计54场,参与企业3900家次,该高新区将收到的8200人次投递简历,推送在“合肥高新人才”微信公众号推送,发布“十万大学生进高新”网络专场招聘活动26期,提供岗位1800余个。
今年3月以来,合肥高新区瞄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启动全球人才“云”聘会,主动推介合肥高新区产业环境及人才政策,收取简历700余份。5月12日,15家优质单位在线引才,超过3000人在线观看直播宣讲,196名海内外青年学子通过视频参加面试,其中硕士137人、博士32人。
挖掘岗位资源
拓宽毕业生就业路
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门近日发布《关于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主体充分开发科研助理岗位,最大限度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合肥高新区第一时间启动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工作。该高新区人事劳动局、科技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广泛组织动员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企事业单位,大力宣传科研助理岗位开发的重大意义,鼓励企业自行组织的项目面向高校毕业生设立科研助理岗位,预计通过该项活动可提供各类科研助理岗位1000个。
据了解,见习制度的有效运行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大“减压阀”,也开辟了企业选人用人的新途径。合肥高新区积极响应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迅速对接辖区内各类见习基地,挖掘优质见习岗位信息。2022年合肥高新区新增遴选见习基地17家,现有见习基地69家,开发见习岗位450个,吸纳见习人员260余人,目前已成功帮助140人通过见习在合肥高新区就业。
下一步,合肥高新区将开发120个短期见习岗位,重点安置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见习3-6个月,从事社区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帮助高校毕业生加强岗位实践锻炼、提升就业能力,尽快实现稳定就业。
落实补贴政策
夯实毕业生服务保障
近年来,合肥市出台的各项人才补贴政策效应明显,合肥高新区也拿出最大诚意引才聚才,以“真金白银”与人才政策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
根据政策,应届高校毕业生与小微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的,给予每人一次性就业补贴3000元。来合肥参加就业面试的非市域范围全日制应届高校毕业生,按每人500-1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面试补贴。
今年3月28日合肥高新区发布《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若干政策措施》,重点针对科技领军人才、国际化人才、青年创新人才集聚以及企业家培养方向等,出台揭榜引才、海外引才、柔性引才、猎头引才、人才自主评价等一揽子引才“政策包”,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的后勤保障工作,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