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举行的2022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上获悉,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线运行的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年来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金额84.92亿元。
其中,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3259.28万吨,成交额15.56亿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1.61亿吨,成交额69.36亿元。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7月16日至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52周、242个交易日,累计参与交易的企业数量超过重点排放单位总数的一半以上。从成交量来看,全国碳市场自开市以来每个交易日均有成交,交易量随履约周期变化明显。成交价格一年来略有上升,一年前的首日开盘价为每吨48元,目前价格在每吨60元左右。
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以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2月31日顺利收官,履约完成率达99.5%,成交均价42.85元/吨。
据了解,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
“与传统的行政手段相比,碳市场既能够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为碳减排提供激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以排放总量大、数据基础较好、行业管理水平较高的发电行业为突破口,以搭建基本制度框架,夯实管理基础,打通各环节流程为主要建设目标,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的运行,目标基本实现。今后,将在碳市场平稳有效运行的基础上,持续强化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完善配套交易制度和相关技术规范,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逐步建立起公开透明、公平合理、规范有序、便捷高效、监管有力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