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玉洁
湘潭高新区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高新区共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湖南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5户,湘潭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7户。这些充满活力的企业,正在成为增强湘潭市经济韧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小巨人支撑大创新
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次发射所用超高温电缆、发射塔架和技术厂房部分特控电缆、火箭箭体部分导线,均由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菱线缆提供。
“闪耀”太空、“遨游”星河的故事,华菱线缆能讲出一连串。比如我国自主研制的太空飞船,从“神舟二号”到“神舟十一号”、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等,都采用了华菱线缆研发生产的特种电缆。
“去年,公司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现了发明专利倍增,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据华菱线缆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湖南省30家技术创新“破零倍增”典型企业之一,华菱线缆生产的特种专用线缆占比已达70%以上,是国内极少能同时配套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等多个高端领域的线缆企业之一。
引导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破零倍增”行动,是湘潭高新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湘潭高新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裂变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实施中,支持优势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新产品实现裂变式发展,形成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创新,是引领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泽宇新材料是一家从事电子级银粉和超细铜粉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在科研创新上不遗余力,开发了20余种规格的银铜粉,部分产品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泽宇新材料技术总监李庭宝介绍说。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对于超大型矿山装备有着巨大的需求。湘电重装研发的世界首台120吨纯电自卸车,为国产重型矿用自卸车换上了“中国心”,标志着国产百吨级以上矿用自卸车实现了完全自主电动化,开始在世界舞台领跑。
好土壤培育小巨人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和质量。在湘潭高新区,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逐年稳步增长。增长的背后,是湘潭高新区不断实施梯度培育、融资促进、精准服务。
5月20日,由湘潭高新区产业局主办,中电互联湘潭分公司、湖南用友软件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湘潭分公司联合承办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暨数智化全场景体验会在湘潭高新区举行,来自湖南数十家园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后备企业参加。
“数智化升级是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的必由之路,希望企业抓住机遇,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快转型升级。”湘潭高新区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数智赋能”精准服务企业,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同月,湘潭高新区与深圳犀牛之星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就合作成立专精特新产业基金达成合作意向。该基金首期规模1亿元,用于引入和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优质企业,力争在未来3-5年里,为湘潭高新区打造2-4家北交所上市企业。
为培育有利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土壤”,湘潭高新区还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建、举办银企对接会拓宽融资渠道、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完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等方式,主动服务企业。
例如,湘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正在建设“湘潭高新区院士产业园双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计划总投资8435.22万元,研发设备计划投资2526.2万元,预计今年8月完工,主要针对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电子芯片等行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
据了解,湘潭高新区已为发展定下“小目标”:到2025年,力争每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湖南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湘潭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以上;力争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达到2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