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近日举行的浙江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杭州高新区(滨江)获得“科技创新鼎”优秀单位和2021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称号。这也是继去年浙江省首设“科技创新鼎”后,杭州高新区(滨江)再次夺“鼎”。
“科技创新鼎”是浙江省科技工作最高荣誉,代表了一个区域科技创新的硬实力。在最新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杭州高新区位列第五,连续多年在浙江省区县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中位居第一。该高新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在10%左右。
研发经费投入的产出,从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榜单上可窥斑见豹:该区企业承担和参与的成果共获科学技术奖励29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9项,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杭州高新区(滨江),95%以上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针对初创企业,该高新区不断完善企业培育链,提前完成孵化器倍增计划,孵化面积由53万平方米增加到12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3392家,位列浙江省第一;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占浙江省12.8%。“链主”牵引推进经济稳进提质,该高新区持续推进海康威视、新华三等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自主创新、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目前已组建市级创新联合体11家。
同时,杭州高新区(滨江)通过不断提升创新源动力,优化创新体系。今年5月,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揭牌,将承担“国之重器”,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极弱磁场国家实验室和国际零磁科学中心建设。随着白马湖实验室落地,加之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浙大滨江研究院等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该高新区已初步形成“1+2+6+N”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
接下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将着力打造会呼吸、可生长的双创生态系统,构建创新大生态。该区在全国高新区率先启动“企业创新积分”试点,纳入“浙科贷”先行试点单位,完成银行授信4.7亿元。依托“1+X+N”产业政策体系,今年以来,该区着力企业纾困,及时兑现区级科技政策4.16亿元,转拨上级科技专项资金4.45亿元,合计8.61亿元,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孟娇 宋桔丽 肖鳕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