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火炬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主任杨晓非:
中国孵化器从诞生起就在跨界
中国孵化器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在跨界。因为孵化器本身就是一个跨界产物,就是一个“杂家”,需要融合。孵化器在为企业提供服务时,需要跨界,从只会管理楼宇、提供一两个服务,发展到给企业配备知识产权、法务、管理、商务、投融资等服务,需要自身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等。但这些服务是传统孵化器的跨界做法。而现在的跨界,需要跨领域,跨领域才称得上跨界,而增加一个服务,不叫跨界。
35年来,孵化器一直在跨界,只是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不一样。目前,我国孵化器跨界已从初级阶段跨越到精细阶段,更加专业、创新和务实。跨界本身就是创新,这是孵化器持之以恒的一件事。跨界是孵化器持续保持创新发展态势的核心动力,跨界会导致孵化器越来越特色化和差异化,并且成为万绿丛中一点红。
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孵化分会秘书长王晓利:
既要横向跨界,也要纵向深耕
孵化器一直都是跨行业领域、提供多元服务的创新载体,只是以往很多孵化机构服务资源匮乏,团队专业性不足,服务能力欠缺。孵化器发展到现在,已经从单纯的创业服务向产业服务、科技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等方面跨界发展、纵深发展。能否做到跨界和深耕,也要看孵化机构是否具备产业融合能力、资源整合调配能力、专业服务能力。
专业服务机构或大企业跨界做孵化,是基于平台、技术、产业等优势,在提供专业服务同时一专多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市场服务、孵化服务。传统孵化器开展跨界业务延展,甚至搭建全国性或区域性服务平台,是基于其行业资源积累,可组织调配政府资源、行业优势平台,在企业创业服务基础上提供更专业的深度服务,这既是孵化器功能多元延伸,也是行业专业化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孵化机构未来要在“高精专”上下功夫,即能够提供高质量、精准化的专业服务。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颜振军:
孵化器正围绕双创做一切能做的事
什么是孵化器?好多人对孵化器都有固化的认知。事实上,孵化器是给创业者提供服务,让创业更容易,让创业企业发展更快。
35年来,我国孵化器的孵化人群、服务对象、孵化业务、孵化服务功能,都在跨界拓展。比如,孵化器本来主要孵化本土的科技人员,但我们有面向留学归国人员的留创园的跨界,近年来又有退役军人创业基地;孵化服务对象也在不断拓展,以前服务对象主要是初创企业,但现在很多孵化器在给大企业、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此外,孵化器也在不断探索新业务、新服务,拓展服务区域。
当前,孵化器正密切围绕企业、产业、区域发展的需求,探索做一切能做的事情。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创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湛:
孵化器是创新体系的基础设施
当前,很多新企业、新技术、新产业都诞生于以孵化器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现代科技创新创业载体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创新基础设施。作为创新基础设施的孵化器,就相当于建好的高速公路,让科创企业像车子一样在上面跑。当在孵企业进入高速公路,它跑起来就会很快。
从全球第一家企业孵化器“贝特维亚工业中心”的诞生,就可以认为它是在跨界。孵化器的五大功能也是跨界。当前,在新形势、新要求、新条件、新环境下,孵化器应该有新追求,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功能职能作用,更好地探索带有创新性的跨界发展,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战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