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仇鲁阳
近日,济宁市召开助企攀登工作会议,对助企攀登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去年,济宁高新区坚定不移把助企攀登作为推进产业高质量和企业高成长的关键抓手,亮实招、拿硬招、出新招,将50家企业纳入攀登计划。2021年,济宁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高于济宁市6个百分点。
会议还对2021年度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多项和济宁高新区相关的集体和个人获得表彰。其中,制造强市建设高新区指挥部荣获济宁市助企攀登工作表现突出集体,济宁高新区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专班荣获助企攀登工作表现突出专班。
重点在4个方面攀登发力
为贯彻济宁市委、市政府“制造强市”战略和“助企攀登”工作部署,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济宁高新区将重点 聚集在4个方面攀登发力。
优服务,攀出政策集成强磁场。济宁高新区顶格成立政策研究和决策推进指挥部,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张图表、协同联动、一抓到底);梳理中央、省市各类惠企政策5类47项,为企业争取国家级名片32项、资金1.49亿元;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开展蓼河国际英才大讲堂赋能巡讲43场次,推行重点项目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和“跑小青”专员服务,25个项目进入绿色通道,推动项目快建设、企业快成长。
重保障,攀出要素集聚硬支撑。济宁高新区实施“收集—分类—反馈—解决—销号”五位一体闭环机制,梳理问题147个,销号率达90%以上;金融扶持方面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需求16.5亿元;在土地供给方面对上抓争取、对内促挖潜,为锐博机械、鲁抗股份等28家企业解决土地需求933亩;在人才保障方面创新推出名校直通车、HR成长训练营等人才训聘模式,为企业引进人才1248人,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7 人,新增省级以上人才平台16家。
强动能,攀出提质增效加速度。济宁高新区发挥四大产业集群、十条产业链带动作用,逐产业、逐链条、逐企业梳理攀登项目138个,助推企业攀得快、登得稳;园区强企再壮大,50家攀登企业实现营收579亿元,增长36%;创新聚活力,帮助通佳智能、浩珂科技成功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拓新电气等5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海富电子等7家企业获批省级瞪羚企业,企业创新创造激荡产业发展新动能。
促转型,攀出智能升级新能效。济宁高新区实施“技术改造+智能转型”双驱动战略,助力6家企业建设智慧工厂,人均效能提升16%;11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16个,19家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项目39个,12个项目获批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传统产业借助智能化改造焕发新活力。
挺起制造强市高新脊梁
今年,济宁高新区将聚焦济宁市“231”产业集群,加快建设“1+4”产业集聚区,推进114家企业攀登进阶,力争制造业占GDP、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41%、79%,分别增长2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坚决挺起制造强市高新脊梁。
抓党建、聚合力。济宁高新区把党建引领旗帜插在助企攀登一线,用好“1+5+N”先锋阵地,推动产业链党建联盟覆盖四大产业集群。发挥政策研究和决策推进指挥部作用,整合各级产业、科技、人才、基金等政策,对114家攀登企业制定“政策包”,靶向聚焦、精准支持。
培产业、延链条。济宁高新区以万亩千亿级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城开工为引领,签约落地投资50亿元的日本小松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完成基础零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园,助力打造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中心城市;推进中韩高端装备城、智能终端产业园、金科健康城、新材料基地四大产业园区建设,年内导入项目41个,引领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建设,制造业产值突破700亿元。
壮龙头、育梯队。济宁高新区建立攀登企业月度分析会诊制度,鼓励支持企业招引项目、上市扩容、对外合作;年内培育山推、重汽两家百亿元级龙头企业,鲁抗、辰欣等4家50亿元级领军企业,泰丰、浩珂等16家10亿元级骨干企业,拓新电气、科大机电等100家1亿-5亿元高成长性企业,让更多企业跨入“强企俱乐部”;推动海富电子、泰丰智能上市,新增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20家以上,形成龙头带动、梯次跟进发展格局。
谋创新、赋效能。济宁高新区持续放大济宁创新谷辐射带动效应,建成10万平方米中科科创园、荣联科创园,储备省级以上重点人才30人,实现攀登企业产学研合作全覆盖,其中“国字号”“中字号”大院大所合作企业覆盖率40%以上;用活用好技改政策工具,加快推进以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为重点的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
未来,济宁高新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助企攀登走在前,服务大局做表率,在产业高地上扛主梁,在创新高地上担重任,在项目高地上当先锋,“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为济宁市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