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伟
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两增”,努力提升小微企业贷款户中首贷户的比重,力争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有所下降……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减负纾困、恢复发展。
《通知》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主动建立健全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及主管部门的信息对接机制,精准获客,开发专属金融产品。
小微企业融资新问题显现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连续4年实现高速增长,截至2022年2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16%,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1.15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的户数达到3450.58万户。
“当前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致使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新问题也在显现。”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任玉洁表示,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小微企业规模扩张的动力受到进一步影响。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供应链不畅导致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不少小微企业流动资金出现紧缺,面临着发展困境。
招商银行金融总部(小企业金融部)千鹰展翼上市服务团队主管杨智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局部加重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出台《通知》,是为了扶持培育小微企业发展。”
杨智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和操作成本高。“具体而言,小微企业无抵押物,且信用、利润、纳税等相关信息公开少,银行对其了解不够充分。同时,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银行需要花费时间去调研和更多的成本。”
任玉洁表示,由于金融盈利性与安全性的客观需求与小微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受限、轻资产运营的客观特征之间存在错配,使得金融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的矛盾始终存在,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强调信用贷和首贷户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知》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继续实现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即此类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
杨智表示,继续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对银行、保险公司具有指导性考核要求,银行、保险公司也应该承担起相应责任,有针对性开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特别是,《通知》强调信用贷和首贷户。”任玉洁说,信用贷是拓展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重要手段,是立足小微企业轻资产特点所提出的有效举措。同时,增加“首贷户”是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首贷户”的增加将形成新的金融需求,进而通过金融杠杆撬动更大生产力量。
任玉洁则表示,《通知》提出“扩大对新市民、个体工商户等微观主体的金融覆盖”,将通常范围的金融支持从生产活动向生活方式拓展,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路径
除了政策扶持外,如何更有效促进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3个路径。”杨智表示,将小微企业数据信息整合起来,开展数据融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短期高频流动性的融资需求。同时,基于小微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根据其订单情况,提供融资,将普惠金融惠及产业链每个环节。此外,在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银行保险机构只要赋能其发展,就是普惠,比如打通企业财务软件与银行相关系统,节省人力资源,小微企业可以有更多资源投入到生产中。
任玉洁表示,一是要继续立足实体经济发展本源,认识并尊重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小微企业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基础,既要善于在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贷款等金融产品方面加强创新,也要通过金融加强对小微企业的综合引导与服务。二是要重视直接融资市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支持与孵化,进一步优化风险投资等支持科创型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要不断强化基层金融工作人员能力建设,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