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4日
第A4版:热点

罗平:建议进一步支持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 本报记者 李洋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其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1/4,有着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产业创新生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如何进一步加快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建议,要加强政策协同,持续深化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学术交流、技术攻坚、成果转化等。

  2018年12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一市三省科技管理部门联合签订《长三角地区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协同推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合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研发高地;2020年12月,科技部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

  “在科技部指导下,一市三省科技管理部门凝聚更强合力,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政策有效衔接、科技资源实现共享、创新主体不断协同。”罗平建议,要进一步支持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

  罗平表示,当下,一市三省科技管理部门凝聚成了更强合力,主要表现在:在机制协同方面,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于2021年5月揭牌,“4+1”工作专班成立,每季度召开工作专班会议,协调推进重大任务落实。

  在平台共建方面,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合肥先进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优先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行,形成上海为总部、苏浙皖相互支撑的中心框架体系,打造长三角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枢纽。

  在协同攻关方面,由科技部牵头、一市三省协同编制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实施方案和操作指引,谋划实施长三角联合攻关计划。上海、安徽分别设立省(市)长三角联合攻关专项,开展了协同技术攻关先行先试。

  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已集聚重大科学装置23个、大型科学仪器约3.8万台套、国家级科研基地2600余个,科技人才20余万、服务机构2400余家、国内外标准160余万条。

  “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罗平表示,政策协同有待进一步完善。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各地的支持政策不尽相同,部分政策存在冲突或重复,如在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方面,有长三角创新券、G60创新券,南京都市圈创新券等,平台系统多,各执行、试点城市的兑现政策不尽相同。同时,要素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当前,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较为集聚,在合作的同时也存在着人才、技术、税源等方面竞争,如在人才竞争方面,一市三省普遍存在着人才需求重叠和招引竞争现象,各地均出台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对人才共享和自由流动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为此,罗平建议:加强政策协同。一是建议建立长三角科技干部交流机制,成立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日常工作专班,集中常态化办公,以任务为导向建立若干专项工作推进小组。二是建议科技部牵头,一市三省联合组织实施长三角联合攻关计划,发挥长三角科研条件、人才、技术等集聚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协同攻关。三是整合现有各类科创券,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在长三角全域内实现通用通兑,突破财政资金在省际、市际间流动限制,支持企业异地购买技术服务。

  优化资源配置。一是持续深化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支持引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质资源,形成科技资源数据池。二是支持人才“飞地”建设,发挥沪苏浙尤其是上海在人才集聚方面的优势,支持安徽在沪苏浙建立人才“飞地”,实现研发在外,产业在皖的合作共赢模式。三是深化创新平台共建,国家部委支持沪苏浙皖联合共建国家级实验室、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等重大创新平台,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学术交流、技术攻坚、成果转化等。

2022-03-14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6387.html 1 罗平:建议进一步支持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