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伟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从“手工作坊”到智能制造工厂,从“零基础”攻关到助力大国智造,一批中小企业勇立潮头大胆创新,走上了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
作为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高新区围绕建立梯度培育体系、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加强精准化服务支撑等方面,出政策、建平台、优服务,不断培育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小企业大创新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在国家高新区,一大批中小企业专注某一细分产业领域,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技术创新,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练就“独门绝技”,成为所属产业细分领域的领航企业。
重庆路之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在西部(重庆)科学城逐渐发展并壮大的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1年12月,走进路之生公司生产车间,可以看到工人们正有序地忙碌着,组合拼装、质量检查……随着一道道工序的推进,一台“重谐滤波补偿装置”就这样诞生了。
“这套装置能够帮助企业治理谐波污染,避免安全事故发生。”路之生公司副总经理黄品贤说,重谐滤波补偿装置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电流、全电压”技术,是国内首台集“滤波+补偿+稳压”功能为一体的产品,目前已在纺织、陶瓷、医疗、化工、汽车制造等行业领域投入使用。
据悉,路之生公司成立15年来,其研发团队总结并提出输变电系统“全电流、全电压”的技术理论体系,对谐波、电压暂降等现象进行全面分析,成为电力行业的“尖子生”。
在广州一处工业区,一辆车顶伸出一组探头的“怪车”,走走停停。这辆称为大气VOCs秒级多组份的走航车,其车顶的探头就像一只“电鼻子”,可以识别空气中的有害有机物,甚至可以判断污染源出自什么类型的工厂。
这是广州高新区土生土长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产品。
“探头接触空气后,各种气体分子进入处理器,经过仪器分析,生成不同的质谱图像,再经过与数据库的比对,就能知道这种分子是何种物质。”禾信仪器公司生产部总监李卫东说。
作为高端分析仪器,质谱仪关键技术长期以来被国外垄断。18年来,禾信仪器公司一直专注于质谱领域的研发、国产化和产业化,攻克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已成为国内质谱仪器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其研发的环境监测质谱仪,近3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70%,在全球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近30%。2021年9月13日,禾信仪器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
此外,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厦门韦尔通科技有限公司沉心琢磨十余年,将产品做到极致,实现胶黏剂的国产化替代,进而跻身电子胶黏剂领域国内第一、全球前三;常州高新区企业江苏博之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深耕高端智能化设备的研发生产领域,实现FAKRA射频线束智能生产线良品率达到99.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潍坊高新区企业潍坊新力超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新研发出一款国内临床应用最高磁场强度的专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有望在颅脑专用磁共振技术应用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如今,众多深耕专业领域、聚焦关键技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速崛起,成为国家高新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和强链补链的生力军。
硬核政策保驾护航
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的背后,是国家高新区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投入。
2021年12月28日,西部(重庆)科学城企业重庆摩尔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通过“高新贷”获得了400万元的科技创新信用贷款,标志着西部(重庆)科学城首笔“高新贷”正式落地。
摩尔公司是2021年新晋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企业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水处理工程设备研制生产。“2021年公司销售订单大幅增加,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营运资金垫付压力陡增。”摩尔公司董事长马兵说,“这笔贷款来得太及时了,缓解了我们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据悉,“高新贷”是2021年11月西部(重庆)科学城联合各家银行共同推出的“政银担”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增信服务,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该产品具有“三低”的特点:贷款利率低、担保费率低、反担保条件低。
企业有志向,政策有支持。除了推出“高新贷”外,西部(重庆)科学城在重庆市率先出台专精特新奖励政策,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对新认定的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照市级补助金额的100%给予企业奖励。同时,成立专精特新培育专项基金,鼓励银行金融机构推出更多具有纯信用、低成本的专精特新专属信贷产品,有针对性地解决融资需求。
同样,禾信仪器的发展壮大也受益于广州高新区真金白银政策的支持。“广州高新区通过联合银行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目前我们公司通过资金池获得了银行贷款1000万元。”禾信仪器副总经理黄正旭说。
为进一步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强做优,2021年8月,广州高新区在全国首推专精特新专项政策,对新迁入该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对现有专精特新小巨人实施增资扩产项目,一次性最高可给予200万元资金支持扶持;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建重大产业项目,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最高给予1亿元奖励支持。
同时,该专项政策突出梯度培育,支持企业提挡升级,发展壮大。对市级“两高四新”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别按照10万元、50万元、200万元、500万元进行扶持。
此外,厦门火炬高新区、合肥高新区、西安高新区等国家高新区先后出台相关政策,从支持企业实施技改、鼓励研发创新、助力缓解融资难题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培育成长土壤
作为一家在西安高新区成长起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奇维科技自2004年成立以来即从事高性能固态存储安全产品、嵌入式计算机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120多项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多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等水平。在2021年11月举办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西安奇维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奇维科技的创新发展离不开西安高新区的精心培育。”奇维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升说,“正是有了西安高新区优质创业环境和服务助力,让我们能够踏踏实实做企业,一心一意搞研发。”
鼓励专精特新,需要厚植沃土。近年来,西安高新区设立工业企业梯度培育库,积极推选企业入选各级各类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库,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成长环境,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及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引导和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区累计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8家。
为培育孵化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由强变优,2021年西部(重庆)科学城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借助第一创客重庆创新中心、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等双创平台,成立重庆市首个专精特新加速器第一创客(重庆)专精特新加速营,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孵化培育,构建专精特新企业生成体系。
同时,重庆高新区搭建重庆市首个线上小巨人服务平台“高新小巨人成长营”和专精特新数字化平台,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专精特新政策解读、申报资料编制及审核等全流程申报辅导服务,并在重庆市首推“政策申报辅导员”服务,覆盖专精特新政策申报全流程,提高中小企业政策申报成功率和获得感。2021年,西部(重庆)科学城成功培育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
此外,潍坊高新区实施“3个100”工程,建立了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100家“小升规”工业企业培育库、100家重点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库,开展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合肥高新区依托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加快构建涵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和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的生态集群,不断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孵化服务;厦门火炬高新区积极培育有利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土壤,通过集中优化服务资源,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循序渐进思路,引导企业深耕专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