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工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能源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提升、完善绿色制造体系等发展目标。
该《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要达到11万亿元。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绿色环保、高端装备、能源电子等,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尤勇在《规划》发布当天工业和信息化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规划》提出“聚焦一个行动、构建两大体系、推动六个转型、实施八大工程”的整体工作安排,围绕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绿色制造支撑体系,推进工业向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生产方式数字化等方向转型,推出具体举措,配套实施8个重大工程。
目前,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已初具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约7.5万亿元。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超过550万辆,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达71%。
尤勇透露,“十四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围绕发展绿色环保技术装备、加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创新绿色服务供给模式等3个方面展开部署,进一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增强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引导绿色消费,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
其中,将加快发展工程机械、机床、内燃机等再制造装备,加快先进适用节能环保装备推广应用,满足工业绿色发展的持续需求。营造绿色消费场景,扩大新能源汽车、光伏光热产品、绿色消费类电器电子产品、绿色建材等消费,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继续推广绿色智能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技术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从夯实数据基础、加快数字化改造、培育应用场景等3个方面,推动数字经济的新优势转化成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动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王孝洋表示,将夯实数据基础,建立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统筹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分行业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加快完善绿色低碳基础数据标准,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和应用,更好地支撑企业、园区通过数字化转型带动绿色化提升。
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利用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使用、回收利用等环节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园区实施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带动能源资源效率系统提升。面向节能、降碳、节水、减污、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总结发展成果,推广标准化的“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解决方案。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