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一涵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断延展,AI+医疗的技术突破,已逐渐深度参与到临床诊疗工作。慧影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柴象飞,就是这一领域的一位创业者。
“学院派”投入AI医疗
柴象飞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后,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癌症中心、荷兰癌症研究所和比利时鲁汶大学放射科等世界顶尖的医学影像机构学习工作。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以及数据分析领域拥有超过10年的跨学科科研和工程经验。在创业之初,他把大部分时间和心血花费在了三尺讲台与实验室中。柴象飞表示,作为一个大学教授,虽然有不少开创性的科学成果,但到实用中的转化率却偏低,他更想身体力行,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积累的经验,实现推动医疗影像AI落地的愿望。2014年11月,柴象飞跨越万里回到祖国,并于2015年4月,在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成立了汇医慧影。
6年时间,汇医慧影已经发展成为一家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应用的全球化医学影像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在美国硅谷及全国各地均设有分公司,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智慧影像云平台、数字智能胶片、肿瘤放疗云平台、大数据智能分析云平台和人工智能诊断云平台等五大核心服务,形成了从科研到临床的多条产品线,并在技术能力和商业化落地能力上均领先于行业。在单病种上实现了人工智能全流程覆盖,包括从智能筛查到智能决策、预后预测全疾病周期,也是业界唯一基于多模态、全影像数据链的高科技公司。
“数据+平台”方式布局
谈及汇医慧影短短6年时间便达到行业领先地位的缘由时,柴象飞认为,汇医慧影能够领跑AI医疗领域的核心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方面医疗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场景,并不是把某一个事做到极致,它就能简单复制,或解决根本问题。数据依然是人工智能的很大制约点。汇医慧影首先在技术路线方面,率先做基于多场景下的深度学习尝试,包括一些基于解剖知识的智能学习;在技术路径上,汇医慧影选了一种相对适合小量数据建模的方法,然后适应医疗图像数据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慧影医疗打造一体化的科研平台,不光是影像化的单一模块,还开发了医院图像数据中台,通过这个数据中台,帮医院和医生进行数据的管理、归类、治理、标注、计算、挖掘、建模等一系列功能,同时将其复制到更多医院。通过与更多医院的密切合作,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临床依据,并进行有价值的深度挖掘。这些疾病案例及数据的的丰富度,是我们走在行业前沿的巨大关键。”
构建智慧医疗生态圈
柴象飞表示,无论是公司数量、市场资本投入、还是国家政策支持,中国跟美国、以色列这些在智慧医疗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呈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基本跑在第一阵营。“现在大家都在解决最后5%的问题,但5%可能花了95%的时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我国信息通信企业与医疗机构将在技术、模式、资源等各个层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不断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技术的深度发展与模式再造,重塑医疗健康服务业态。在发展过程中,政策标准、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人才资源等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要素。
柴象飞说,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产品研发速度的加快、企业经营实力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汇医慧影作为国内唯一以数据为驱动,从科研到临床全流程覆盖的高科技公司,会通过技术深耕和战略协同,构建一个智慧医疗生态圈,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周期智能医疗服务。
(转自:中关村东升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