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
第A8版:创新园区

璧山高新区:夯实西部(重庆)科学城靓丽名片

  ▶ 本报记者  邓淑华

  自2015年9月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以来,璧山高新区优生态、建平台、聚人才、兴产业,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开局起势。如今,“科技璧山、创新璧山”已成为璧山的靓丽名片,研发投入强度增长到6%,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00家,以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院等为代表的217家研发机构活力迸发,以Micro LED、刀片电池等为代表的全球领先成果密集诞生。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璧山高新区构建“1+3+N”科技创新体系,出台支持科技创新“1+7”政策,制定科技创新容错纠错相关制度,建立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补偿资金池;为建好创新载体平台,璧山高新区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积极打造“科学之家、创新之城”,做强做优以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专业技术平台,已引进高端新型研发机构13家;为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璧山高新区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对接,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大力发展“研究院经济”,完善科技成果定点孵化机制,目前已孵化出18家高科技研究院公司;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璧山高新区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体,支持企业组建独立法人研究院,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向应用基础研究的合力。

  全面提升产业能级,打造制造业发展新引擎。为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璧山高新区聚焦“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型显示、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产业,已培育出高成长性“小巨人”企业8家;为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璧山高新区抢抓“新基建”契机,系统布局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转型工程,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技改项目,已完成企业数字化改造10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企业165家;为推动制造业向绿色化转型,璧山高新区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部署,培育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创建一批绿色工厂、节水型企业、绿色园区,推进璧山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为推动制造业向集群化转型,璧山高新区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集聚效应,打造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大健康中医药四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群长制”“链长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打造营商环境新标杆。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璧山高新区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互动机制,用好中小微企业“担保增信”机制,做大“八大资金池”规模,已放贷14亿元;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璧山高新区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建设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分门别类建立产业“专利池”,推行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和企业标准“领跑者”行动,企业PCT国际发明专利已达157件;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璧山高新区制定产业链招商指导目录,加强招商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招商项目梯次推进机制,实行“指挥长”制,形成“对接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投用一批、达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门户。为全面深化交流合作,璧山高新区深入对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部署,主动参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深化与川渝市区县战略合作,与成渝地区国家高新区、经开区缔结协同发展友好园区;为提升开放平台能级,璧山高新区推进园区扩容,做实国家智能化示范园区、中意(中欧)创新产业园等,提质重庆台商工业园,壮大“专业园”“国别园”规模,力争向全国一流国家高新区迈进。

2021-11-29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5096.html 1 璧山高新区:夯实西部(重庆)科学城靓丽名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