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5日
第A12版:创业英雄

隋振利:做最智慧的风电控制“大脑”

  ▶ 本报记者  戈清平

  “作为一家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我们选择的是下一代工业控制大脑这个赛道,它融合了智能化、物联化和信息化技术,需要持久运用智慧创造更多智能产品,这样才能够‘智’行远方。”谈及创业初心,道莅智远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隋振利娓娓道来。

  这家成立一年多的公司,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套集国产scada、国产实时操作系统和国产plc的全套风电控制系统。国产工业控制系统,打破了长期由进口品牌占领我国市场的局面,实现销售收入超过800万元。同时,该公司以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岛赛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初创组第一名的方式入围全国赛。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如何从握有技术但不善攻打市场的劣势转而赢得客户?如何顶住巨大的资金、人才、管理压力、从小变大、从弱变强,带领企业乘风破浪?近日,记者专访了隋振利,得到些许答案。

  创业要有主见

  “早在10年前,我代表西门子中国去德国学习风电技术,那时正好看到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老师写的一本书《世界因你而不同》,对自己触动很大。从那时起,就梦想着有朝一日可以打造一个技术团队,专注新技术研发,实现创业的梦想。”

  实际上,隋振利的梦想并不是凭空而想。在创业之前,他在西门子有过近15年的沉淀,在技术开发、管理和产品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开发经验和市场资源,先后荣获西门子专家称号、西门子卓越人才称号,承担了西门子全球首台大MW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开发,并带领技术团队荣获近20项专利,先后攻克国内多个大MW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开发。

  正是这段工作经历,让隋振利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让他可以毫无畏惧地奔赴创业的星辰大海。2020年8月,道莅智远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在青岛高新区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

  “离职创业时,很多朋友都觉得我不理智,并提示我不仅短期内收入会下降很多,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过,我希望坚持自己的梦想,去尝试努力拼搏一下。”隋振利说,在创业的道路上一定要有主见,一定要摒弃杂音,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这是创业者必备的条件之一。

  奋力打破“卡脖子”现状

  自道莅智远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成立以来,隋振利网罗了一大批国际知名工控龙头企业人员组成团队,并致力于打破工业“卡脖子”现状,提升中国工控领域国产化竞争力。

  “创业初期,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时而充满斗志,时而怀疑自我,几乎每日焦虑都会伴随入眠。没有订单苦;有了订单没有足够的团队成员支撑,苦;有了足够的团队成员缺乏管理体系,苦……我感觉整个创业过程都是在不停地打怪升级,经常身心疲惫。”隋振利说。

  在度过创业初期的“阵痛”后,隋振利获得了“幸运女神”的光顾,公司迎来了“高光时刻”:2021年,道莅智远与中国中车风电签署共同研发协议,并研发了国内首套国产控制系统,打破了长期由进口品牌占领的局面。

  好消息接踵而来,道莅智远研发的控制系统获得了中国中车风电、中国华电、中国大唐等头部发电集团的青睐,一举打响了公司品牌。

  谈及产品的优势,隋振利介绍,该控制系统主要基于国产芯片架构,适配国产操作系统,生产制造也均在国内;兼容IOT功能,可实现边缘计算、远程调试功能;售价比国外控制系统便宜30%,并提供2年的质保期……

  “目前中国现有风电装机量约为13万台,然而其核心主控制器都来自外资品牌,这些风电装机的能源调度系统、通信协议均运行在国外的系统平台下。而我们的控制系统,不光算法、底层硬件均是自主研发,且芯片及操作系统也均选择了国产替代方案,实现了100%国产化。”不仅实现了国产替代,该系统对保障国家新能源领域的电力安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光鲜背后,更多的是艰辛和付出。隋振利讲述了当时中标中车风电项目安装、调试、出问题交付的惊心动魄的历程。“当时的项目位于甘肃麻黄戈壁滩上,这是一个人员进入后手机没有信号,风餐露宿的地方。即便这样,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在短短的2周内完成了项目,并实现了调试并网。但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故障,差点断送了我的创业路。”隋振利说。

  据隋振利介绍,当时晚上23点左右,接到了客户的电话,说风机的变流器故障,现场还听到爆炸声音。“当时心跳加速,头脑空白。我深知,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这是我们无法承担的风险。”

  冷静片刻后,隋振利马上联系现场的同事询问现场情况,分析现场问题,考虑解决方案,并第一时间联系客户,告知解决方案,并承诺不管损失多大,自己都会承担。正是这份担当,赢得了客户的大力支持,并同意隋振利的任何决策。

  隋振利当即赶到现场,参与调试。当风机满功率运行一段时间后,隋振利的心终于放下,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腿和腰极度疼痛。隋振利说,幸亏自己坚持了下来,否则结果不堪设想。

  迎接更大挑战

  隋振利得到很多贵人相助。“比如,我遇到了一群具有十多年工控研发经验的核心技术人员的加入;遇到了拥有几十年工控业务资源和资金、民族情怀的企业家前辈;特别是加入到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青岛工研院的各级部门负责人热情服务,帮忙对接了许多对口优质资源,扩展了市场,丰富了企业管理和融资经验。”

  隋振利说,既然选择了自主创新这条最难的道路,就要坚持初心,砥砺前行,去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

2021-11-15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4899.html 1 隋振利:做最智慧的风电控制“大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