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0日
第A11版:双创服务

企业“点单” 学校“下单” 政府“买单”

襄阳高新区:“三单”模式培养技能人才

  ▶  许勇智 严俊 冯瑞娇 陈晓晨 杨柳

  近日,从襄阳高新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传来消息,在2021年襄阳市人才工作重点创新项目路演答辩赛中,襄阳高新区凭借“‘三单’模式培养技能人才的案例”荣获大赛一等奖。

  据悉,“三单”模式培养技能人才,即企业按需求“点单”、学校按任务“下单”、政府按效果“买单”,该模式有效处理了政府、企业、市场三者的供需关系,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

  企业按需求“点单”

  襄阳高新区拥有15万名产业工人。然而,随着近年来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发展以及园区城镇化进程加快,襄阳高新区面临着工人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技能人才不足,特别是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方面的高技能人才紧缺,始终困扰着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形势下,技能人才培养提升需求愈发紧迫。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襄阳高新区的选择是:在广纳贤才的同时,向内挖掘自身潜力,拓展与大中专院校开展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把产业工人变成技术骨干甚至是“技能大师”。

  为此,襄阳高新区人社部门定期走访园区重点企业,面对面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人才需求,让企业“点单”。截至目前,共收集辖区26家企业共8个专业定向培养计划,其中不乏东风股份轻型商用车分公司、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骆驼集团、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

  学校按任务“下单”

  企业“点单”后,襄阳高新区按照政府主导、企业支撑、学校参与的方式,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技师学院等院校分别签订政校合作协议,建立多方位合作关系,并将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意向及专业技术要求提交给合作院校,即向学校“下单”。

  2019年,学校共招收394名学员,2020年共招收120名学员,2021年已招收150名学员,学员全部为辖区企业员工,3年学习期满,即发放国家认可的全日制大专学历证书,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实习与生产、学习与就业“零距离对接”。

  湖北君庭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叶邓军是2019年通过招录进入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有着21年工作经历的他,一直在襄阳的机加工行业摸爬滚打,从铣工、磨工、班长到部长再到副总,一路历尽艰辛。叶邓军表示,自己所处的行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形势紧迫,这也让自己更加感到知识匮乏。“政府‘买单’让我免费上大学,进一步丰富了我的知识、也开阔了我的视野,全面提升了我在专业领域的综合能力。”

  东风股份轻型商用车分公司的工段长朱毅也在同一年参加了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和襄阳高新区联合开办的汽车维修技术班,重新回到学校的他学习了新的专业技能,如今,回厂后主要负责传帮带工作,有效解决了企业人才培养难题。

  政府按效果“买单”

  据了解,“三单”模式培养技能人才产生的费用,全部由襄阳高新区“买单”,每年政府投入资金1000万元以上,通过实施定向培养、产学研建设、技能竞赛、实习实训等项目,旨在培养数量充足、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在此过程中,园区还创新了技能人才培养“闭环模式”。从了解企业培养需求,到院校“双师”授课、工学交替,到获得学历证书,再到学生岗位就业,把课堂搬到车间,让工人走进学校,实现一个流通环节、“一站式”供给,全链条成果共享,实现了企业、院校和学生的三方共赢。

  如今,这样的政校企合作已经在襄阳高新区“开花结果”: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建立“襄阳(国家)高新区现代制造产业学院”;与襄阳技师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襄阳市“自贸杯”外贸职业技能大赛;3所院校累计向辖区企业输送实习学生达5000人。

  在此基础上,襄阳高新区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提挡升级”。近3年来,园区新增高技能人才达1.2万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及技能大师工作室达到52家;先后发放2408万元,对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进行奖励和扶持;园区智能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助推襄阳高新区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下一步,襄阳高新区将坚持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优化产业发展、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为重点,通过深化政校企合作,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及职业院校骨干作用,不断拓展技能人才培养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本地教育资源及企业共同完成引进、培养、输送优秀技能人才的使命。

2021-09-20 企业“点单” 学校“下单” 政府“买单”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4232.html 1 襄阳高新区:“三单”模式培养技能人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