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Rüdiger Hell与中国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合作,通过对约 4000种水稻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种能极大中和有害物砷的水稻品种。该品种谷粒含有的砷明显低于其他品种,此外还含有较多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硒。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研究人员将4000余种水稻种植在含砷的水中,观察其成长过程。其中,仅有一种名为astol1的水稻对砷有较好的耐受性。究其原因,是该水稻中的一种蛋白质上发生了点突变。该蛋白质是传感复合体(Sensor-Komplex)的一部分,控制着半胱氨酸(Cystein)的形成,而半胱氨酸是合成植物螯合素(Phytochelatin)的重要原料。植物螯合素具有解毒作用,是植物面对有毒物质应激反应所产生的中和物质。在该水稻品种中,被中和的砷存储在植物的根部,避免了砷进入谷粒中进而危害人体健康。试验最终结果表明,astol1水稻谷粒含砷量比常规水稻少1/3,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硒的含量提高了75%。在产量上,astol1与普通高产水稻没有区别,是适于农业生产的种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