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琴 特约通讯员 夏燕燕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苏州高新区创新开展“百名人才兴创业”“百家院所同创新”等“七个一百”活动,并成立了国资国企党建联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已集聚各类领军人才超1700多人次,全区人才企业年产值超300亿元;累计引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浙大苏州工研院、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南大苏州研究院等大院大所近100家,集聚各级各类领军人才360人次;4月13日,苏州高新区举办国资国企党建联盟启动仪式,首批联盟企业共有14家,仪式上,共有15个市区合作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金额超175亿元。
“一直以来,苏州高新区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非常注重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切实将党组织组织力转化为创新推动力、发展生产力和基层服务力,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张瑛表示。
百名人才兴创业
全区人才企业年产值超300亿元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苏州高新区启动了‘百名人才兴创业’的活动,集中展现创新创业人才奋发向上的感人故事、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如磬坚定的初心使命,着力营造尊才、重才、爱才的良好氛围,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浓度。”苏州高新区工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培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杨培强是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者,具有20多年的核磁共振研究和开发经验,是中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先驱者。
在杨培强的带领下,纽迈公司陆续建立了低场核磁共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纳米空隙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究中心、核磁共振无损检测平台,开发了多套首创低场核磁共振分析设备及应用方法,拥有发明专利10余项。同时还建立了国家博士后工作站、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为企业及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众多高端技术人才。2013年,杨培强主持并带领10家合作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科学仪器重大专项项目;2014年,该公司承担了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16年3月,实现新三板挂牌。
在苏州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很多像杨培强一样的人才落地生根。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已累计集聚各类人才2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6万人,拥有各级各类领军人才1700多人次,各级领军人才指标均位居苏州市前列。全区人才企业年产值超300亿元,苏州高新区连续三年被授予“苏州市人才科技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人才驱动创新,创新决胜未来。苏州高新区始终围绕创新驱动、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创新基因融汇成区域转型发展的永续动能。”张瑛表示。
百家院所同创新
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在苏州高新区,大院大所是助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前不久,苏州高新区“百家院所同创新”活动在苏州科技城正式启动。百家大院大所和科研机构的科创团队及骨干代表、科技型企业代表等近200人齐聚,共启“党建赋能”新篇章。
活动现场,“百家院所同创新”党建赋能科技创新路线图发布。围绕大院大所、科研机构、科创型企业的海棠花红党群服务中心、创新成果展等资源,创新设立“学经验、悟精髓、创唯一”的“红色之旅”,按照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设置3条党建赋能红色线路。
同时,在活动上,苏州科技城大院大所智慧管理平台正式启用。该平台包含了信息收集、政策发布、成果展示、交流互动、宣传推广等功能,可以实现数据更新更及时、数据展示更直观、了解政策更全面、对外宣传更集中、沟通交流更顺畅、管理服务更便利、决策制定更科学的目的,最终为苏州科技城大院大所高质量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百家院所同创新”系列活动清单,将进一步深化科技城大院大所科技创新合作,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和策源能力。
据了解, 2020年8月,苏州高新区组建成立大院大所党建联盟,作为江苏省首个院所平台党组织联盟,该联盟以“擎党旗、共发展”为品牌,创新“思想联心、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享、发展联进”五联模式,以党的建设引领创新发展,以品牌互鉴推动互助合作,以服务互动促进院所共赢。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已累计引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浙大苏州工研院、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南大苏州研究院等大院大所近100家,院所集聚各级各类领军人才360人次,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
成立国资国企党建联盟
激活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4月13日,苏州高新区举行国资国企党建联盟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现场,15个市区合作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金额超175亿元。“高新区成立国资国企党建联盟,就是要以联盟为牵引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把国企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激活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张瑛表示。
据了解,“国资国企党建联盟”是在2020年苏州市国资国企“1+10”项目合作机制的引领下国资国企的首次党建联动。首批联盟企业覆盖14家企业,涵盖中国人保苏州分公司、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苏州创元集团、苏州国发集团、东吴人寿保险公司、苏州资管公司、苏州农发集团和高新区国资国企。
自2020年苏州市国资国企“1+10”项目合作机制推出以来,苏州高新区联动打造近25个意向合作项目,总规模超200亿元。本次联盟涵盖产业提升、金融服务、股权投资、民生保障、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同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构建产业集群新标杆。
联盟成立后,苏州高新区国资国企以联盟赋能高质量发展,以党建链引领创新链,以更快步伐推动创新活力释放。创新实施国企“英才计划”,瞄准“双一流”高校和世界排名前100高校,累计引进高层次青年英才超150名。
今年以来,苏州高新区加大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发行江苏省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全国首单医疗器械类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和乡村振兴永续中票等多项“首单”产品。在树立国资国企创新发展标杆的同时,苏州高新区全面推进创新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参与发起设立总规模5000万元的苏州市首支大学生创业慈善基金“苏州高新区圆梦创业慈善基金”,在全国首推“融医贷”,已服务区内30余家医疗器械企业,创新推出“三天续贷”服务模式,仅今年一季度,已为13家科技型企业完成总计4700万元续贷。
同时,苏州高新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战略产业,通过基金、产业联盟、项目招引等方式,扩大联盟影响力。生命健康小镇引进7个优质项目,总投资超3亿元;金融小镇新增落户机构70家,新增基金规模超200亿元;医疗器械产业园落地44个优质项目,注册资本超7亿元。预计上半年,苏州高新区国有资产、营收和利润类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