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1日
第A2版:要闻

惠龙易通:让物流业插上“互联网+”翅膀

  ▶ 本报记者 刘琴

  永不言败,方能挺立潮头;持续创新,更显时代风流。

  惠龙易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在创新发展路上摁下了快捷键:连续4年荣膺中国独角兽企业;通过模式和技术创新,首创了中国无车无船主承运人的货物运输场内交易电商新模式;2019年实现营收26亿元,2020年营收160亿元……

  惠龙易通的井喷式发展从何而来?带着这样的疑问,近日记者走进惠龙易通公司,解密这家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背后的密码。

  致力解决物流行业“痛点”

  7年来,惠龙易通董事长施文进在智慧物流领域深耕深挖,搭建的水铁公多式联运数字交易平台会员数量目前已达329万个。

  为何会构建这样一个交易平台?施文进说,这源于他军人家庭的人生经历。父亲在抗美援朝时是铁道兵,自己又是汽车兵——施文进深知运输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时针回拨到2003年“非典”期间,市场投资信心普遍不足之际,施文进却逆势而动,创建了镇江惠龙长江港务有限公司,在一片“三无”(无电、无路、无水)的千余亩临江芦苇滩地上,建设了8座5000吨至8万吨的对外开放公共码头,首创中国物流港转型为贸易港的第四方物流运营模式,建成中国最大的钢材期货交割仓库。

  在码头运营过程中,施文进发现,公路和水路运输企业很多都出现经营不善的现象:个人买车、买船挂靠在物流公司名下自主经营现象普遍,运输行业小、散、乱、空驶率高的问题严重。

  “在途空驶和载重不足的车船,约占全部在途运输车船的40%左右,而空驶车船顺带货物的运价只有正常运价的60%-70%。”呈现在眼前的这份调研报告,让施文进意识到,这其中既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更有物流运输的潜在危机,事关国家战略战备、抢险救灾、经济建设等物资运输保障。

  如何让车船主多挣钱,让货主少花钱?如何改变货物运输行业的散乱无序状态?那时候,想要构建水铁公联运互联网平台的思路不断冲撞着施文进的脑海。

  “当时我瞄准了我国40%的车船空驶率,想通过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做一个货运方面集中配送的电子商务平台,来实现精准配货。”施文进说。

  没有成功的模式可借鉴,一个民营企业能否干成?“要干,但不能蛮干。”施文进说,2007年,他将物流行业顶级专家请到了镇江,举办了首届钢铁物流与分销会议。

  “三天会议结束后,大家都认为我们构想的现代物流模式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是肯定能干成的事。”施文进说,这也让他更加坚定要做好这件事的信心。

  2008年,施文进成立了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由此,首创了中国无车无船主承运人的多式联运货物运输场内交易电商新模式,走上了“互联网+物流+金融”与工业融合发展之路。

  一场漂亮的攻关“硬仗”

  有了模式创新,要怎么落地?700多个日日夜夜,历时近2年时间,施文进独自一人查资料、写方案,硬是写出了一份200万字的项目需求文档。方案聚焦智慧物流,通过优化运输路径和运输方式,降低空驶率,提升运输效率,来对中国的交通进行大的变革。

  但施文进意识到,有了货物运输行业的模式创新,但没有技术支撑是无法实现的,摆在他面前的将是一场“硬仗”。“穿过军装,就没有闯不过去的关。”在施文进的言谈举止中,处处展现着退伍老兵的飒爽英姿。

  2010年,施文进带着厚厚的项目需求文档,只身一人前往美国,寻找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专家。

  在美国纽约,施文进找到了3位高中同学,把同学圈扩展为朋友圈、人才团。在同学的引荐下,他的智慧物流模式创新的想法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双博士学位的邓林忠一拍即合。邓林忠博士还邀请他的导师斯坦福名人堂成员、新西兰皇家院士、优化算法知名教授麦克·桑德斯加盟,斯坦福大学统计学博士李应富、金融学博士许朝晖等也相继加入,施文进快速组建了6名院士、博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开展技术联合攻关。

  “当时,我从美国的东海岸到西海岸跑了整整一圈,几经周折,但能吸引到这么多行业内的顶尖专家,一切付出也都值了。”施文进说。

  在科研团队支持下,施文进首创我国无车无船网络货运新模式,相关模式技术创新被工信部司法鉴定意见书及教育部科技查新报告鉴定为国际未见、国内首创。2013年,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变更注册为惠龙易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在公司技术团队的攻关下,水铁公多式联运数字交易平台正式上线,公司的发展也迈入了快车道。

  “打造互联货物在线运输‘天网’和互通货物线下保障‘地网’,将传统物流升级为‘天地融合一张网,信息交换一朵云,货运、交易一单制,全程服务一体化,走遍天下一张卡’的智慧物流产业链,这是惠龙易通成功的秘诀。”施文进说。

  施文进更形象地解读,惠龙易通就是物流供应链的整合者,将各类要素资源整合到电商平台,由此,货方会员的运费支出能降低30%左右,而车船返程顺带的运费收入则增加了70%左右。

  2015年,惠龙易通以100亿元估值完成了A轮融资。

  由于国外资本的疯狂抢占与环境变化的影响,惠龙易通果断地进行战略转移准备过冬,将银行贷款从4亿元规模压降至2亿元以下,将所有的财力集中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建设闭环生态链。

  天道酬勤,商道酬信。交通运输部2015年授予惠龙易通迄今为止唯一的智慧交通与现代物流创新示范基地。2017年,惠龙易通以15.4亿美元的估值正式跻身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

  推动物流行业行稳致远

  创新,从来都不是完成时。施文进说,惠龙易通的跨越发展,得益于创新理念引领。

  2019年,惠龙易通首创的中国网络货运新模式,以第一提报单位、施文进以第一提报人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提名,这是中国有史以来交通运输行业的第一例。

  据惠龙易通运营总监郁培昌介绍,2019年作为惠龙易通业务井喷式增长的元年,拉开营收与利润连续三年超5倍的增长的序幕,惠龙易通将抢占2022年至2023年多式联运和大宗商品在线运销的风口。

  记者了解到,如今,惠龙易通海外团队的专家将优化算法、网络安全、人工智能风险控制等理论知识投入实践当中,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操作和数据分析系统,取得各种软件著作权商标及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共计308项。

  没有一辆货运车、一艘货运船,却成功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众多车主、船主、货主及其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到底能够解决物流行业的哪些痛点?

  刘仁方是一位从事货物运输近30年的山东货车司机,从山东往南走,货物送往上海、江苏一带,除去2500多元的油费路费成本,大概能挣4000元左右。

  但是找不到往回走的货成了刘仁方的家常便饭。“最长的时候等货要等七八天,有时候还等不到,只能放空驶回。空驶不合算,等货成本又高,一个月下来根本跑不了几趟车,收入太低了。”刘仁方说,那时他萌发了想卖掉车,不干这个行当的想法。

  后来,在同行的介绍下,刘仁方加入了惠龙易通的线上交易平台。“现在卸完货把时间地点告诉平台,平台就会为车主自动配货,同时约定好了的单子,平台会冻结货主和车主双方的保证金,这让我更多了几分安心。”刘仁方说,现在他的收入有大幅增长,差不多一个月能挣到2万多元。

  呼叫中心是交易平台的“大脑”。在惠龙易通一楼的呼叫大厅内,几十名呼叫员正密切关注订单动态。施文进介绍说,通过屏幕上显示的物流全息地图,呼叫员可以实时掌握全国运输交易的实况。

  目前,搭建起物流平台的惠龙易通还在持续创新,自主研发了北斗终端,能够让会员车船全部实现联网,也为平台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数据保障。

  “除了北斗定位的功能以外,北斗终端还可以对发动机的数据进行采集,对发动机进行远程诊断,根据车船的行为轨迹,平台就能知道车船什么时候想到哪里去,能装什么货,这样就可以做到精准配合。”施文进说。

  近年来,施文进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江苏最美退役军人。

  穿上军装是保卫国家的脊梁,脱下军装就是建设国家的栋梁!施文进将带领惠龙易通在智慧物流行业继续前行,行稳致远。

2021-06-21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23139.html 1 惠龙易通:让物流业插上“互联网+”翅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