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8日
第A5版:热点

首场“代表通道”上的创新故事

  ▶ 本报记者  罗晓燕

  土豆种子从论斤卖到论粒卖、数字化技术助力文物保护、以“FAST”速度与死神较量……3月5日上午8时05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开启,7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讲述履职故事。

  小土豆变成“金豆豆”

  “2020年,内蒙古所有的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这一成绩归功于产业扶贫,归功于全区1.6万多名常年活跃于田间地头的农技人员的辛勤付出。”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草原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郭艳玲分享了脱贫攻坚中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土豆种子论粒卖。“过去马铃薯种子论斤卖,一亩地收入几百元。现在通过芽苗组培,生产出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论粒卖,一亩地收入2万多元。小土豆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郭艳玲说,作为“中国薯都”,乌兰察布市一年可生产原原种5亿多粒,不仅实现自给自足,还销往全国各地,年收入可达1.5亿元。

  郭艳玲分享的第二个故事,是自己的一次失败的试验。当时,她做了10多个燕麦品种试验,从整地、播种到田间管理,不敢有丝毫马虎。正当她看着健壮的燕麦穗,展望丰收的喜悦时,一场暴风雨瞬间把它们打倒在地。“当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这是我们像呵护孩子一般精心呵护出来的生命。”

  “一次次的失败,换来了一个个有价值的数据,带来了一项项新技术、新品种。” 郭艳玲说。

  在郭艳玲看来,乌兰察布市的脱贫路,也离不开一大批“泥腿子”,就是那些沉得下来、耐得住寂寞、禁得住日晒、住得惯草棚、喝得惯凉水的农技人员。这些科技工作者为农牧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也将与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一道,始终脚踩泥土,继续为乡村振兴奋斗,用更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郭艳玲说。

  数字化技术助力文物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敦煌文化的传承发展的新进展。他说,目前敦煌在文物保护、研究以及弘扬方面都应用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

  据介绍,莫高窟是目前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石窟遗址。自十六世纪中叶后的几百年间,莫高窟处于一种无人管理的境地,石窟遭受到了比较严重的自然和人为破坏。直到1944年敦煌研究院成立,才开始了对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弘扬等各项工作。77年来,几代莫高窟人发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并应用各种科学技术,石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逐步恢复了昔日的光辉。

  苏伯民表示,在保护方面,敦煌研究院聚焦古代壁画、土遗址、数字化等方面的关键瓶颈问题,积极申请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目前,敦煌研究院运用AR和数字孪生技术,已经实现了莫高窟智慧导览和“窟内文物窟外看”的参观模式。同时,还运用云展览、融媒体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不断创新敦煌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弘扬模式。

  以“FAST”速度与死神较量

  “面对莽莽大山,怎样为山里百姓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查艳说,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她所在团队率先建立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紧急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提供紧急救援保障。

  2020年夏天,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驻地一位专家被毒蛇咬伤,突发急性肝肾功能损伤和溶血。由查艳担任组长的“中国天眼”医疗救援组团队立即启用救援直升机,迅速到达基地,一边在机上进行救治,一边以最快速度到达三甲综合医院。通过血液净化、血浆置换等多学科治疗,专家很快痊愈。重返岗位时,该专家感慨地说,“没想到你们与死神的较量也有‘FAST’速度”。

  查艳还举例道,2020年,毕节市一位面临生产的孕妇突发紧急状况,她的家距市级医院170多公里。接到任务,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仅用39分钟就将孕妇送达手术室,保住母女三人的生命。在过去,这段路程需要一天多时间。

  “连绵山地的贵州,今天已经彻底撕掉了绝对贫困的标签。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也不断完善,力保山里的老百姓不仅能看得上病,还能看得好病。”查艳说。

2021-03-08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1720.html 1 首场“代表通道”上的创新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