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伟
达安创谷内企业广州邦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4月实现销售额1220.98万元、利润356.78万元;清华科技园(珠海)内企业东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新增营业收入约2000万元;广工大数控装备孵化器内企业佛山坦斯盯科技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000万元……
疫情之下,广东省孵化载体中的科技企业缘何能够实现逆势增长?
今年以来,广东省科技厅实施精准实惠的系列“暖企”政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促就业稳就业增岗位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从加强指导、物资保障、鼓励创新创业、强化科技服务、金融支持等方面全力支持,有序推进科技企业复工复产。
“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
今年年初疫情期间,广东省科技厅先后出台《关于强化科技攻关 实施科技惠企行动 支撑疫情防控的若干措施》《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强化科技创新服务 支撑创业就业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在物资保障、科技攻关、金融支持、房租补贴等方面,全力推动科技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政策出台后,广东省各地孵化载体积极响应,主动对在孵企业实施租金减免,并开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免收科技服务费,已为在孵企业减免租金和科技服务费约1.7亿元,用“真金白银”帮助减轻在孵企业创业成本。
比如,金发科技孵化器减免园区中小企业2月份租金及科技服务费260万元,并承诺2020年租金不递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深圳市创客小镇2-3月为企业减免租金和科技服务费超过300万元;达安创谷为园区企业减免租金超过220万元……
用优质服务赋能创业就业
创新创业是带动就业的生力军。那么,如何确保双创不停歇?疫情期间,广东省科技厅积极对接创新资源、产业资源、金融资源,努力营造良好的双创环境,不断提升双创服务水平,让创新创业活跃起来。
孵化载体是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广东省科技厅实施孵化育成体系“双千计划”带动创业。截至5月21日,广东省已有453家孵化载体免费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工位11994个,场所达17.2万平方米;孵化载体新增入孵企业1699家、新增毕业企业348家。
同时,广东省科技厅以“百千万就业行动计划”做大科技服务业。加快组织推动孵化载体扩大研发规模,全省孵化载体增设科研相关工作岗位6485个;鼓励孵化载体建立梯度服务队伍,已建立起2.27万人的创业导师团队,对接辅导创业企业2.76万家。同时,加快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广东孵化·创业学院”系列活动,建立线上精品创业网课,为创业企业提供技术研发、科技金融、经营管理等咨询服务。
为帮助解决创业企业融资难题,广东省科技厅主动对接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科技信贷产品研究,面向科技企业不同需求开发特色科技金融产品,比如 “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贷” “科创孵化贷” “出口订单融资”等。目前广东省共有11个地市在疫情期间面向孵化载体、在孵企业推广相关特色金融服务产品45个。
创新战“疫”抢先机
疫情之下,如何化危为机?市场敏锐度高的广东企业率先开启探索,以抢占创新发展先机。
“1月22日开始,我们团队就密切配合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的注册申报工作,短短6天就拿到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国内首批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邦德盛相关负责人说,为了确保该公司不会因加大研发投入而出现资金链断裂,达安创谷协助该公司申请“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并进入广东省重点保障企业名单,获得400万元贷款。
而在广工大研究院,为支持在孵企业坦斯盯科技开展用于口罩和医用防护服生产的核心部件超声波焊接系统及N95口罩机、平面口罩机的研制,该研究院为其提供10名人才团队做技术支撑,提供工业自动化装置做研发试验,并不定期在线上成果转化平台“智汇+”进行动态更新和宣传。
孵化载体是新技术新产品的重要培育平台,疫情期间,达安创谷、广工大研究院等孵化载体支持在孵企业开展防疫技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一方面,积极发挥在孵企业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中的主体作用,加快研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药物、疫苗(抗体)、快速筛查技术等疫情防控技术、产品,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疫情综合防控能力技术;另一方面,组织在孵企业高效率、高质量做好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加快扩产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空气消杀品等紧缺防护物资及其原材料。
如今,以创新为驱动力,广东省孵化载体内的科技企业和创业企业正努力挖掘新的发展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