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31日
第A2版:要闻

北京市北斗产业创新基地正式启动

  本报讯 (记者 张伟) 8月27日,北京市北斗产业创新基地正式启动。

  据介绍,该基地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明湖畔,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一院(北斗新时空研究院)、两馆(卫星导航应用体验馆及博物馆)、四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快速制造平台、位置数据运营服务平台和众创空间平台)”为依托,以“建设高水平、国际化、智能化的北斗新时空产业基地,提供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服务,打造北京北斗产业生态的核心枢纽”为定位。基地将汇聚产业链各环节优势企业和机构力量,提供产品开发、产业孵化、国际合作、行业交流、应用体验等一体化服务,助力北京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核心要素集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时空信息保障,推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

  据了解,北斗产业是北京市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块典型招牌,在北京拥有全国最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规模以上企业约116家,2019年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并在城市治理、安全运行、民生服务等10个行业领域开展了有效的探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北斗产业下一步如何发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焕文表示,北京市将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更高水平扩大开放,集聚全球卫星导航智慧,推动北斗技术应用相关服务业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国际化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一是加快推进北斗的创新应用,结合北斗实施方案和新基建行动方案,各项重点任务持续落地支撑北斗应用的重大项目,创建和完善北京市北斗产业创新基地和国家北斗创新应用综合示范区。打造一批重要应用场景,探索智慧冬奥,应用保障重大活动设施,建设完善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服务网。加速部署产业公众平台等新型位置空间基础设施,推动短报通信、信息增强系统等国家级民用服务平台的落地,强化基础服务能力。

  二是打造综合时空产业生态。以海淀、顺义、北京经开区等重点园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制定完善资金、基金、人才、住房、教育等园区配套政策,进一步优化普惠式营商环境,健全针对性服务机制,吸引央企、国企、科研院所、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广泛参与北斗产业建设,做大做强北斗产业集群和综合时空产业生态。

  三是推动北斗应用和服务的全球化。北京将继续发挥全国科创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优势,加快技术、标准、资本协同发展,加强国内外政策研究、行业应用、重大项目等方面的合作,将通过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体系,推动引领面向全球的北斗应用和产业发展,建设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进入全球服务的新阶段。北京市北斗产业创新基地的启动,凝聚了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共识,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我们将齐心协力,为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催生更多‘北斗+’融合应用的新模式、新成果贡献力量。”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信平表示。

  启动仪式上,基地共建单位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环球新时空研究院、中关村空间信息技术产业技术联盟等进行了共建签约仪式。北京中科精图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首批入驻企业与基地签署了入驻协议,为基地进一步完善北斗产业生态注入新动能。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健表示,北京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的战略与技术策源地,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资源丰富,具备应用示范项目成功实施的良好基础,希望北斗产业创新基地加快资源整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提升自主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将该基地打造成为高水平、国际化、智能化的北斗时空产业核心集聚区。

2020-08-31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18731.html 1 北京市北斗产业创新基地正式启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