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31日
第A2版:要闻

脱贫致富路上洒满春光

  ▶  本报记者 刘琴

  闫春光是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的一名“80后”,在脱贫攻坚战中,通过养鸡从贫困户转变成了致富能手,生活也从曾经的一贫如洗到如今的春光满园。

  “贫困并不可怕,只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奋斗,就可以摆脱贫困。我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闫春光说。

  我是家里的顶梁柱

  闫春光7岁那年,其父因病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家中没有了顶梁柱,一下子塌了天。“那时,爷爷奶奶都已经60多岁,我和姐姐还在上学,家里也没有现代化农具,母亲的艰辛和泪水至今难以忘怀。”闫春光说,母亲依靠微薄的种粮收入支撑起一家人的生活,而且这种状况维持了10多年。

  生活虽然拮据,但花费却在增加。2005年,在闫春光高中即将毕业时,家中已无力承担他和姐姐的上学费用。“当时,我想自己已经18岁了,是一名男子汉,应该替母亲分担起养家的重担。”闫春光说,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扭转贫困的局面,让全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毅然选择了退学。

  退学了能干什么?闫春光不想只靠土地上的微博收入来维持生活。“那时,我想走出去闯一闯,后来就去苏州打工。”闫春光说。

  随着爷爷奶奶年纪越来越大,母亲一个人照顾不过来,2007年闫春光返乡务农。“2010年,村里有10来户人家养鸡,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而且收入不错,当时有邻居愿意帮助我进行养鸡技术指导,我就决定试一试。”闫春光说,他用自己在苏州打工挣的钱和借来的一部分钱,建起了一个能养2000只鸡的鸡棚,开启了自己的养鸡事业。

  几经波折的创业路

  事业起步之时,尤为不易。“养鸡是个细致活儿,一点儿也不能马虎。我生怕鸡会出问题,起初每天从早到晚都待在鸡棚里,村里的几个老养鸡户也都不断来帮忙。看着小鸡一天一天长大,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闫春光说,自家的鸡产蛋了,赚钱了,他觉得生活一下子变得美好起来。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几个月后的一场禽流感使闫春光半年多的心血一下子赔了个净光。“当时真的欲哭无泪,仿佛掉入了冰底。”闫春光说。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闫春光选择了坚强面对。他找亲戚朋友借来一些钱,又买了2000只鸡。然而,禽流感又一次重重击碎了闫春光重新燃起的希望。

  接连两次遭遇禽流感,闫春光赔了几万元钱,一家老小挤在一处土坯房里,也成为了村里有名的困难户,2014年被建档立卡为贫困户。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来到闫春光家。

  说起当时的情形,闫春光至今依然激动不已。“总书记对我们嘘寒问暖,鼓励我不要气馁,要继续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闫春光说,总书记的话,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

  “我当时就想,年轻就是资本,跌倒能爬起来、站起来才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闫春光说。

  小康路上洒满春光

  而后,在政府的帮助下,闫春光利用申请到的贫困户贴息贷款,重新筹建了一个养鸡棚,装备了现代化的设备。“好的行情,加上精心照料,那一年3000多只鸡赚了好几万元。”2015年,闫春光家如愿实现了脱贫。尝到甜头的闫春光开始不断地扩大养殖规模。

  2016年,闫春光贷款30万元办起了一个能容纳1万只鸡的现代化养鸡场,并带动3户贫困户在养鸡厂务工,每人每月工资2000元。2017年,闫春光注册成立了春辉养殖合作社,吸纳了10余户农户一起发展养鸡产业。

  2018年,在张庄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带动下,闫春光开始考虑转型。头脑灵活的他看准了传统手工艺这个行当,“我多次请教村里的老人,学习传统的石磨香油、榨制花生油、做红薯粉条的手艺。”

  2018年9月,闫春光开起了“春光油坊”,卖小磨香油、芝麻盐和芝麻酱,生活中也飘起了浓香。现在,闫春光又把生意做到互联网上,开起了淘宝店,通过电商平台把“春光香油”卖到了全国各地。仅一年“春光油坊”就为闫春光带来了十几万元的收入,过上了富足的小日子。

  如今,闫春光靠着勤劳双手和政府帮扶,通过养殖走上了致富路。这次疫情的暴发,让闫春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和家人商议后,我决定将5000多斤鸡蛋义卖,并将善款捐赠给武汉。”闫春光说,开封市的一家永辉超市得知他的想法后,便主动联系到他,愿意帮助他完成心愿,并派货车来到张庄村将鸡蛋打包装车,最终将爱心善款21028元交到了他的手中。

  2月2日,这笔善款由闫春光转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指定的账户上。

  闫春光是张庄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在党和政府扶贫政策的扶持下,我走出了贫困的‘泥沼’。我希望能够把养鸡场办得更大更好,带动更多的村民奔向小康生活”。闫春光说。

2020-08-31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18730.html 1 脱贫致富路上洒满春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