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31日
第A12版:双创故事汇

郑毅龙:让尘封的历史“活”起来

        ▶  本报记者  刘琴


  “你知道你每天上班、下班、居住的这方土地上,有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吗?或许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不知道的。我创业的方向就是希望通过挖掘一个地方被尘封的历史故事,以反映出这个地方有过的丰功伟绩和优良传统,让生活在这里的群众建立起文化自信。”南昌林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郑毅龙告诉记者,能够把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兴趣使然 踏上创业路

  “70后”的郑毅龙,1994年自部队转业后,就一直在事业单位工作,但从小喜欢传统文化的他,心中始终装着一个“文学艺术梦”。工作之余,他一直从事艺术品收藏与鉴赏。

  “我一直希望能够学有所用,将自己学到的传统文化在社会中发挥作用。”郑毅龙说,随着国家提倡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这背后孕育着巨大的文化需求。

  经过反复思考,去年年底,郑毅龙选择离开工作近20年的事业单位,在南昌大学科技城成立了南昌林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启一段创业路。“人生短短几十年,我还是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做点有意义的事,哪怕只产生一点点社会价值,我觉得也是值得的。”郑毅龙说。

  然而,不再是每天按部就班,角色的转换是思想、习惯、行为的转换,郑毅龙起初极端的不适应。“但创业的经历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慢慢的我开始享受这种更加自由和快乐的工作方式。”郑毅龙说。

  一个人创业,事无巨细均需亲力而为。今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刚刚步入创业历程的郑毅龙来说,无疑是一次难上加难的考验。

  “南昌大学科技城管委会听说我正在为南昌高新区撰写文史汇编,考虑到这个特殊时期,我没有一分钱收入,科技城管委会便主动上门将其单位宣传画册交给我编辑,帮助我渡过难关,使我在4个月时间内足不出户而无后顾之忧,这样的关怀令我十分感动。”郑毅龙说。

  挖掘历史的过程充满乐趣

  郑毅龙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地方传统文化的基础研究,向来不为地方政府所重视。“而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发展形势下,在全域旅游开发的现实工作中,却又绕不开基础研究,否则,所谓的旅游规划与宣传就会流于表面,导致同质化。”

  “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与地方文化需求之间需要成果转化,需要市场化,需要应用到地方文旅发展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要接地气。如何让学术与政府双方不再隔岸相望,如何打通这两方的距离是一个巨大的难题。”郑毅龙说,这也正是他创业需要去做的事,不断去挖掘历史,展现历史,为政府开发文旅项目提供文化支撑。

  目前,郑毅龙正在编写《鲤鱼洲研究丛书》。鲤鱼洲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东郊、鄱阳湖畔,为中国最大的五七干校。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在鲤鱼洲办了分校、实验农场。

  “其中我在撰写《北京大学在鲤鱼洲》这本书时,查阅到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厉以宁50多年前曾在鲤鱼洲生活过。他曾写了100多首诗,字里行间透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在艰苦条件下的乐观精神。”郑毅龙介绍说,2014年,厉以宁教授再次来到鲤鱼洲时,写下“事非亲历不知难”的感慨,表明鲤鱼洲的生活对厉以宁影响至深。

  “通过挖掘厉以宁教授等老一辈学者、专家在鲤鱼洲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当我们把苦难变成动力,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郑毅龙说,能够挖掘历史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让他觉得从事这样一份工作是有价值,也是有意义的。

  创业需要理性

  在郑毅龙看来,目前他创业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通过发堀尘封的史事,并把其通俗化,通过书籍出版、宣传片、网络视频等手段科普给地方百姓,这也将是我最大的收获”。

  “如果通过挖掘历史,写出来的一篇论文让地方政府发堀出历史遗址,使其得到保护与利用,开发出文旅项目,带动地方知名度与经济效益。这样的创业过程是经济与文化效益的双丰收,也是充满成就感的美妙享受。”郑毅龙说。

  谈及创业的感受,“目前,我还处于创业初期,还在探索阶段,还是一名‘新生’。”郑毅龙说,创业需要打破自己很多年已经形成的固有生活和工作习惯,需要很大的勇气。此外,他认为创业是艰苦而寂寞的,需要能够沉得下心来,专心在选择的领域去深挖。

  如今在双创浪潮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创业的队伍中。在郑毅龙看来,创业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创业等于去下海,而海里风大浪大,到底自己是不是个弄潮儿,这需要一些‘冷思考’。”

  “创业能否成功是一个未知数,需要理性去看待。大学生创业前首先要认清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此外,创业导师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辅导时,除了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外,也需要给他们‘泼点冷水’,因为创业有成功,也有失败。只有经过正面和反面思考的全方位思考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郑毅龙说。

2020-08-31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18688.html 1 郑毅龙:让尘封的历史“活”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