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1日
第A6版:关注

返乡创业成热潮 人才成乡村振兴的“香饽饽”

  ▶ 本报记者 刘琴报道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而发展特色产业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一大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一大批有识之士到农村兴办企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力军。

  返乡创业成热潮

  在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古老的酿酒传统代代相传,孕育出天下闻名的“人民小酒”。这不但是文化的延续,更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告诉记者,有了产业的支撑,在整个岩博村,返乡就业创业几乎覆盖了全体村民,村里的大学生、年轻外出打工者,两三年后又陆续回到村里,不仅在村里实现就业,有的还参与村里企业的相关管理工作。

  “返乡回来的创业者,我们会给予一些扶持,比如帮助他们做贷款担保等。应该说,目前我们村里的人几乎没有外出打工的,全部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余留芬说,现在村民们有的开运输公司,有的从事养殖、做酿酒……在村里就可以实现就业创业。

  余留芬介绍,贵州省盘州市对返乡创业有一些很好的支持政策。例如,大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银行贷到15万-30万元的创业经费。此外,还会有一些利息补贴、房租减免等支持政策。

  “创业不只是一腔热血,还需要理性对待。”余留芬说,年轻人还是要先进企业工作,经过几年社会实践后再去创业,成功的机会才会更高。她建议,政府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在技能、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我们要让年轻人做好充分的创业准备,不仅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还要在引导和培训上下功夫,让年轻人具备抵抗创业风险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史秉锐告诉记者,现在农村已经涌现了一大批“走出去”又返乡创业成功的典型代表。来自河南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赵昭就是其中的一员。出生于1984年的赵昭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开启了养牛事业,还带动了200多户贫困群众脱贫。

  史秉锐介绍,河南省嵩县黄庄乡三合村地处伏牛山脉腹地,属于深度贫困村。过去,山高沟深与贫困闭塞如影随形,让村民苦不堪言。该村的冯亚珂大学毕业“走出去”后又返回村里进行创业。学习绘画专业的冯亚珂在三合村打造了“手绘小镇”,让此前阻碍发展的绿水青山摇身变为村民眼中的“金山银山”。“在组织的培养下,冯亚珂成为三合村支部副书记,与村班子一起组织推动村里的建设,3年时间让三合村村民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路。”

  着力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

  “脱贫攻坚过程需要人才,脱贫攻坚胜利后迈向乡村振兴更需要人才。”史秉锐说,人才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力量。尤其在乡村,选好带头人非常重要,既要有村支两委干部的带头人,也要有产业发展的带头人,特别是解决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更需要吸引一大批成功人士,到贫困地区创业就业,通过把相关产业转移到贫困地区,来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通过对返乡创业这些带头人进行组织、教育,使他们从产业带头人变为村里的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从而带动整个村的发展。”在史秉锐看来,要鼓励有识之士能够下农村、到农村,返回农村进行创业。

  史秉锐介绍,河南省每个贫困村都会培养3-5名脱贫致富带头人,队伍的组成既有返乡创业的人才,还有愿意到农村发展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他们来到贫困村,兴办企业,流转土地,组织农业生产,开展乡村旅游等,成为乡村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此外,就是把村干部培养成脱贫致富带头人。”

  “把返乡创业人才、有识之士、村干部这三种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提供服务,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脱贫攻坚过程中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问题,推进脱贫攻坚等,还可以使他们长期留在农村。把他们真正培养成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使他们能够更接地气,更了解农村的情况,能更有效地为当地百姓服务。”史秉锐说。

  史秉锐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让一大批人才留在农村。“疫情发生后,有一些返乡过春节的人员只能宅在家里。通过基层干部找这些人才了解情况,做工作。经过沟通,不仅把人才留了下来,也把一些产业项目留了下来。”

  “要做好农村发展所需人才引进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帮助,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从而有效地将各类人才引向贫困地区,更好地带动农村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史秉锐。

2020-06-01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18101.html 1 返乡创业成热潮 人才成乡村振兴的“香饽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