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资金、项目等创新资源分配的竞争机制,对重点科研项目攻关推行“揭榜挂帅”,“有能者居之”,可以实现以产业力量带动创新与成果转化,增强企业对科技创新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推动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对于创新型的市场主体,不仅要保,还要激励。以创新要素的分配激发其活力,推动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建议科技投入在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对市场创新主体的投入,真正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
此外,要营造优质的创新人才生态,打破人才流动的“玻璃门”,加强体制内外人才双向流动,培养产业创新复合人才,成为我国创新人才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其要点在于:第一,打破人才流动的“玻璃门”,鼓励科研院所人员创业的同时,要鼓励创新型企业的研发人员、或者具有产业开发经验的科研工作者,以全职或者兼职的方式,到科研院所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推动人才的双向流动。通过人才的流动,促进人才的交叉互动,促进人才生态的形成及完善。
第二,提升重点创新主体中产业界人才占比,促使科技创新贴近现实需求,培养兼具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能力的产业创新复合人才梯队,为产业创新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