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5日
第A7版:访谈

赵皖平:变“应急扶贫”为“产业富民”

  ▶ 本报记者  李洋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电商平台激发出巨大消费潜力,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正在成为脱贫兴农“拉式供应链”的拉动力。基于对近年来“消费扶贫”系列调研,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建议进一步升级“产销匹配”的深度和广度,以电商平台的消费扶贫为主要抓手,建立基于市场的产销对接长效机制,把藏在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做出品质和品牌,使以前行政和公益推动的“应急消费”,成长为基于全民日常需求的“富民产业”。

  近年来,在中央的积极倡导推动下,消费扶贫得到了有效落地。定点定向采购、百企结百村、“公益+消费”精准扶贫、设立扶贫基地、线上线下打通等措施,切实推动了贫困地区的产销对接,带动了部分贫困地区脱贫。

  “部分消费扶贫的动力,还是主要来源于行政力量和公益机制的推动,依赖于中间动力的牵线搭桥,其动力链条较长,直接基于消费者的内生动力机制尚待有效解决。这样的消费扶贫后续发展空间不大,可持续性还存在较大挑战。”在赵皖平看来,建立可持续消费扶贫机制还存在着不少瓶颈亟待突破。

  随着移动互联网、电商平台、支付、交通、5G等条件的逐步完善,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正在变为电商的“富矿区”。应急性的“消费扶贫”带来的点对点产销对接机制,迎来了转变为“富民产业”的重大机遇期。

  赵皖平建议从四个方面重点投入,深化消费扶贫,建立“脱贫兴农”的富民产业新格局。

  一是以产业基础较好的贫困地区为重点,中央鼓励和推动各地政府以“市县长直播”等方式,由当地最有影响力、公信力的人员,通过电商平台向全国消费者推介本地特色农产品。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品牌能力。

  二是引导和推动电商平台与有产业基础的贫困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以市场需求和电商平台的专业能力为基础,通过线上优品馆、线上展销会、专场消费扶贫活动等各种方式,将当地特色农产品迅速加入全国消费者的“日常购买清单”,迅速消除市场壁垒,推动“小产业”升级为“国民消费产品”,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市场能力。

  三是政府主导推动,联合电商平台进行既懂农业、也懂电商的系列人才培训,帮助一个贫困县养成100位、一个村养成一两位高素质的新农商人才,带动一村一品、一县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主体运营能力。

  四是以当地政府、龙头企业为主导,结合电商平台、产业协会、合作社、新农商,建设成“农业电商产业园”,发挥产业园物流、仓储、加工、交易一体化的综合优势,打造立足本地、面向周边、辐射区域的综合性农业电商产业中心基地,建设形成质控、物流仓储、研发新品、包装设计的服务链条,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供应链能力。

2020-05-25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7367.html 1 赵皖平:变“应急扶贫”为“产业富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