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5日
第A6版:访谈

刘忠范:用新思维引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 本报记者  罗晓燕报道

  近年来,全国多个省市积极布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但是由于定位不清晰、认识不到位等诸多因素,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刘忠范针对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产生了大量的科研论文和专利;另一方面,企业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解决‘卡脖子’问题,而许多企业自身又缺少技术研发能力。目前两大板块之间各行其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协同创新机制,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刘忠范认为,新型研发机构应融通科技与经济两大板块,致力于解决我国现存的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尤其应重点布局“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实践,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高效协同创新模式。

  据悉,北京市已于2019年出台了《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试行)》,全国各地也都在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大有星火燎原、遍地开花之势。

  “但是,目前有关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位尚不清晰,在认识上还存在诸多混乱的地方,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刘忠范说。

  刘忠范表示,二十多年前,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还很少,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现在我国的科研投入增加了近十倍,基础研究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因此,不能继续满足于发表文章,追求数字化的成绩,必须重视把基础研究进一步真正转化为科技创新实力和企业竞争力。

  “基础科学发现与发明创造是无法规划和大兵团作战突击出来的,也不是简单地用钱堆出来的,更多需要创新性的文化环境和土壤的培育,更适合于大学和极少数研究院所去做。”在刘忠范看来,新型研发机构不能定位于从“0到1”的原创性基础研究,须拥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定位,既有别于高校和现有科研院所,也有别于企业的研发机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体制机制创新,用新思维引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对此,刘忠范建议,在“十四五”期间,由中央或地方政府主导,选择典型的高新技术领域,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资源,吸纳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若干个以“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探索为主要目的的新型研发机构。

  同时,在新型研发机构中,要将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有机融合,共同发力,实行“双轮驱动”。“‘卡脖子’技术是‘熬出来的’,绝不是‘突击’出来的,需要久久为功。”刘忠范表示,一方面,政府要给予持续的经费投入,坚持不懈地推进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研发,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引领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企业的参与可调动起市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引领作用,避免高校和科研院所纸上谈兵、不接地气的市场脱节问题;政府的参与又可以避免市场行为的‘短视、近视’问题。”刘忠范说。

  此外,刘忠范还建议,在新型研发机构内,推进“研发代工”模式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为企业成立研发代工中心,开展“一对一”的定制化研发服务,解决企业的研发需求,与企业一道打造品牌产品,同时提高新型研发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配套政策方面,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吸引企业和广大科技人员参与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运行实践中,尽早地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和可推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

2020-05-25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7322.html 1 刘忠范:用新思维引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