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湖融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智慧能源生态建设进程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近日,作为南方电网区域内首个直流移动式数据中心的东莞巷尾多站合一直流微电网示范项目进入采购建设阶段,项目建成后将为社会提供云服务及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助力城市快速完成5G低成本覆盖。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是国家高新区,也是南方电网广东电网着力打造的省级智慧能源生态系统示范区。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先行先试,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战略,打造硬核“新基建”,助推园区构建智慧能源新生态。
智慧充电让城市跑得更快
新能源汽车通勤生命线的关键,在于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近年来,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通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截至2019年年底,园区累计投入使用214个充电桩,并联合东莞供电局和园区企业打造松山湖“10分钟”充电圈。
在太鲁阁公园内,有这样一座融合5G基站、充电桩、边缘计算、物联网等“黑科技”的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这个荣获广东电网“安全、优质、文明”样板金质工程的松山湖示范区一期项目,是“新基建”中的典范。太鲁阁充电站在东莞市首次应用“光储充一体式能源微网系统”,能够将光伏发电转换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和削峰填谷等,实现微网内能源生产与消费基本平衡,达到最优的光伏储能发电效益和最佳的节能减排效果。
与传统基建不同的是,“新基建”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等硬核科技。而作为全网首个在光储充微网基础上有效融入智慧台区元素的示范项目,太鲁阁充电站的“硬核”之处远不止于此。该充电站具有支持台区低压用户的位置及接线自动识别更新、分布式资源信息实时监测等功能。它的核心系统“光储充一体式能源微网系统”还可以通过5G将信息上送至松山湖“能源互联共享平台”,实现源网荷储的区域能量协同,打造低压物理电网向数字电网转变的技术示范。
这仅仅是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硬核“新基建”的一个剪影。东莞供电局调控中心配网调度自动化专责张鑫介绍:“总的来说,未来电网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今年,我们还将基于云大物移智等技术全面开展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线路、电房、电表一系列智能化改造项目,实现电网‘发输变配用’全环节数字化感知,打造从500千伏变电站到用户电表和分布式资源的基于GIS‘一张图’全景展示。”
共享共建让城市走得更远
在数字化和“新基建”的浪潮中,无人机协同作业、配网控制与保护等各类新业务应运而生,5G通信因其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优势成为物联网时代电网新业务传输交互的优良媒介。今年1月,东莞供电局在500千伏纵江站建成5G无人机停机坪,并实现“一键”完成无人机智能巡检。无人机完成线路和设备巡视后,在换电池期间,通过5G大带宽特性,2分钟内即可完成万兆级别数据传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
这只是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硬核“新基建”在5G应用场景探索中的一个小小的前奏。依托园区变电站和配电房贴近用户、网络节点分布均衡、电力保障可靠便捷等优势,东莞供电局正计划联合运营商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开展大规模的5G基站规划建设工作,打造变电站、配电站数据中心、储能、5G、边缘计算等新型多站融合体,就近满足用户电力、计算、存储、连接等服务需求,同时大幅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建设周期和运维成本,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日前启动的东莞巷尾站多站合一直流微电网示范项目便是集变电站、数据中心站、移动储能、电动汽车充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和5G基站为一体的新型多站融合体代表,预计2020年年底建成。同时,东莞供电局正在推进面向变电站、配电房等14个5G应用场景的验证,打造“5G+电力通信专网”网络管理能力,深度挖掘数据中心及供电系统数据资源,形成面向电网及行业客户的数据仓储及相关微应用,打造5G应用典型案例。
下一步,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智慧能源生态系统将在传统智能电网的基础上,以提高园区的总体能效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强调支持多种能源形式接入和优化运行、电网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能源相关数据的上下游整合和高级应用开发,从而打通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催生智慧能源综合服务等新兴业态,形成以能源数据为驱动、多方参与共享共建的能源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