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于大勇报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由于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态势日趋向好,汽车产销降幅整体收窄。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及各地政府接连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汽车市场将加快恢复,二季度或将迎来较大复苏。
产销降幅收窄
数据显示,2020年3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2.2万辆和14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399.2%和361.4%,同比分别下降44.5%和43.3%,降幅较2月分别收窄35.3和35.8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04.9万辆和104.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36.5%和365.8%,同比分别下降49.9%和48.4%,降幅较2月收窄33和33.3个百分点。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由于3月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完全结束,因此仍有部分市场需求被抑制,但3月的销售情况已明显好于2月。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及各地政府接连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汽车市场将加快恢复。
“在生产端,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明显好转,据中汽协掌握的23家企业集团最新复工复产调查情况统计,整车生产基地全面复工,员工返岗率达86%,复产情况达到去年平均水平的75%。在消费端,由于疫情并没有完全结束,因此仍有部分市场需求被抑制,但3月份的企业销售情况已明显好于2月份。”陈士华说。
“3月份,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缓解和各地加快复产复工节奏,国内汽车经销店九成以上实现开业复工,但经销商以售后业务恢复先行,终端零售逐步缓慢恢复,新车销售更多以线上销售积累订单为主。上半月,各行各业复工迅速,汽车消费也随之恢复较快;下半月,境外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失控,境外输入病例带来了负面影响,国内消费信心受挫,公众显然仍倾向于非工作时间留在家中,生活消费也以线上为主,继续保持谨慎外出消费状态,导致3月末的销量回升冲刺不强。”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根据乘联会的统计,3月份国内乘用车零售量为104.5万辆,同比下降40.4%,相对2月份的下降78.7%,降幅大幅提升38个百分点,呈现谷底V型回升的良好态势。
今年一季度,国内汽车产销量为347.4万辆和367.2万辆,同比下降45.2%和42.4%。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8.4万辆和287.7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8.7%和45.4%。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受春节时点提前的内部消费节奏因素和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外部负面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今年一季度累计销量损失约为209万辆。”
汽车出口方面,3月份我国汽车出口量为9.1万辆,环比增长103.8%,同比增长0.8%;1-3月,汽车出口20.4万辆,同比下降11.5%。
“目前,国际疫情重灾区为欧美地区,而我国汽车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之外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和市场,因此3月份汽车出口并没有受到太多海外市场经济下行的影响。”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扩散,一旦印度、东南亚、非洲等地发生大规模疫情,我国汽车出口极有可能面临更大考验。
情况正在好转
“由于国内疫情形势因逐步克服各种风险而渐渐平稳,4月份国内汽车消费市场还是以正向平缓恢复为主。”在崔东树看来,情况正在好转。
“从需求群体变化看,今年国内中小学开学季延期到4月之后。尼尔森调查显示,国内接送孩子上下学是仅次于上下班以外的最大用车需求,中小学恢复开学带来的购车潮应该相对火爆。为促进消费,‘五一’国际劳动节有5天假期,由于疫情的长期压抑,迎接‘五一’小长假出游的购车换车潮值得期待。随着外需减少,农民工更多选择本地生活与就业,这对购车需求有进一步的拉动作用。同时,中西部地区楼市趋稳对购车需求的回稳也有积极促进作用。从政策方面看,生态环境部近日宣布适当延长国五库存车的销售时间,这会使国六排放标准实施前的去库存压力降低,车市会有更好表现。”崔东树说。
“目前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对国内运输业、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制造业等多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据有关数据显示,多个行业发生了中小企业被迫关停的情况,严重影响从业人员的收入,导致汽车消费能力受损。今年全年国内汽车销量或呈现负增长。”在坦陈困难的同时陈士华也表示,在仅考虑国内因素影响情况下,随着各项支持和促进政策的陆续出台,结合汽车行业企业的积极努力,今年下半年汽车行业销售水平有望恢复或超过去年同期,但仍将受海外疫情防控进展的不确定因素影响。“随着复工复产状况的好转,当前主要矛盾体现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需求亟待恢复和提振。”
中汽协表示,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汽车行业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恢复消费市场的繁荣贡献力量。中汽协将继续积极促进汽车行业企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恢复,迅速了解、掌握企业生产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尽全力为稳定经济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