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09日
第A2版: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工信部支招中小企业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能力是制胜法宝

  ▶   本报记者  刘琴报道

  中小企业作为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一共有1807万家,占全部规模企业法人单位的99.8%。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冲击。

  在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克俭表示,中小企业稳则就业稳、经济稳,近期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的一系列财税、金融、社保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对缓解中小企业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疫情影响的程度更深,面临的困难也更多。疫情导致中小企业的订单减少、开工延后、成本增加、资金紧张,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和供应链的双重压力,不少企业既想尽快复工减少损失,又担心疫情蔓延带来风险,存在‘两难’心理。”张克俭说。

  据张克俭介绍,截至2月26日,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达到了43.1%。同时,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在线服务优势凸显,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中小企业复工率超过了40%。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而一些“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复工复产的速度也比较快。截至目前,全国2万多家省级“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复工率已经达到了53.6%。

  据悉,工信部公告的第一批24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工率已经达到了91.4%,“这也充分说明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能力是广大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实现转型发展的制胜法宝。”张克俭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尽最大努力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解决迫在眉睫的现金流不足等问题,并引导他们在持续经营下去的同时,也有机会走上“专精特新”道路,实现转型升级。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尽快推进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要压实地方政府责任,推动各地建立企业应对疫情专项帮扶机制,工作下沉、服务上门,为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必要的防疫物资保障,精简不必要的复工复产审批、备案手续,分类分批推进中小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二是切实减轻疫情期间中小企业的负担。工信部将会同各部门切实抓好已经出台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方面优惠政策的落实,继续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大型企业拖欠的中小企业账款,减轻中小企业资金压力。三是发挥大型企业的龙头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协同开展疫情防控和生产恢复。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企业上云以及云计算服务资源的开放共享,支持企业在线工作,推广协同研发、远程运营、在线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

2020-03-09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16260.html 1 工信部支招中小企业 <br>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能力是制胜法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