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09日
第A10版:创业服务

专家热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支持科技企业政策

  本报记者 李洋/摄

  ▶  本报记者  邓淑华报道

  近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汇编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政策汇编(科技创新版)》正式对外公布。该政策汇编由科技部、高新区、各地科技管理部门三部分政策措施组成。其中,科技部政策措施由科技部、科技部火炬中心政策措施两部分组成;高新区政策措施包含20家国家高新区新近出台的政策措施;各地科技管理部门政策措施包含22条地方新鲜出炉的政策内容。

  日前,多位专家就如何落实贯彻上述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快速响应出台多元化政策措施

  “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也是经济新动能的主要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李哲表示:“疫情之下,中小企业因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面临的困难大,甚至可能陷入倒闭困境。一旦由于项目合作、物流配送等原因,容易造成细分行业领域的供应链中断。这种短期风险还可能沿着供应链、资金链、担保链上下及横向传导,引发跨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余江看来,此次疫情的暴发和相关政策建议的推出,建立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分工和经济发展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对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产业链安全将起到重要作用。“各地区快速响应,根据区域特征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强、多元化、扶持力度大的政策建议,让人印象深刻。”

  这也是专家的共识。“在抗击疫情期间,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或部门、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刘会武表示,譬如科技部出台《关于发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研发应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科技部火炬中心出台《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为各类科技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的通知》,中关村管委会、上海、西安、合肥、兰州、石家庄等国家高新区管委会鼓励企业开展疫苗研发和抗击疫情设备生产,减免企业房租、延缓企业纳税、降低成本,并从人才、金融、土地、信息、技术等多方面支持企业复工生产和开工建设。“这对稳定企业发展信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短期应急措施和中长期政策缺一不可

  在李哲看来,对中小企业不仅需要采取短期应急措施,也需要中长期政策支持。

  从近期科技管理部门和高新区出台的政策来看,有望发挥中小企业抗击疫情的有效作用,也能及时给有困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有力支持。有的政策是短期应急的,例如在鼓励研发方面,中关村科技园区根据研发投入实际情况,给予每家最高不超过20万元研发费用补贴;在缓解中小企业成本压力方面,兰州高新区对承租区属国有资产类办公研发用房的企业免收2个月房租;还有许多高新区通过出口补贴、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面的政策给予中小企业特定支持。

  也有一些政策是面向长远、增强企业能力的,例如上海市在政策中专门设计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容,包括加快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申请、择优推荐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加大科技创新券支持力度等,对支撑中小企业的创新内生动力、可持续发展能力都非常重要。

  “整体来看,既要采取短期扶持政策,缩短经济恢复过程;也要从我国经济创新发展的整体进程着眼,保障和加强已有的发展改革路径。这两类政策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李哲表示。

  政策措施颗粒度、可操作性等

  存在改善余地

  当前,各地区从科研、复工防护等方面提出了较为全面、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但在政策颗粒度方面、可操作性方面、可落实程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改善余地。”余江表示。

  他建议,整合现有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在以下方面思考:一是推进政策举措的操作性和落实性,要细化精准对接企业,关注企业诉求和政策动态调整。二是除了科研布局外,推动数字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实现行业恢复和重塑。同时,政府工作人员应快速适应从线下到线上流程的转换。三是针对共性诉求的汇总和统筹,如一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一些重大创新平台的建设等,避免重复投资,节约资源、实现快速部署、相关标准的快速出台等还需进一步探讨。

  “此外,进一步探讨跨省域和市域联动的必要性和机制。”余江表示,“除了各类货币政策保证流动性和财政政策刺激需求之外,建议进一步加强企业间的帮扶,结合不同行业特点,将帮扶政策与企业互助和生产自救相结合。”

  鼓励建设平台型组织

  从更宏观和长远角度看,这次疫情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一些直接挑战。

  在刘会武看来,一是疫情管理,包括预测管理、资源调动、全球联动等。二是技术管理,就是疫苗开发、产业应变、互联网及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公共政策等技术性管理。三是响应的速度和效率。如何面对不确定趋势,在极短时间内调动全国甚至国际资源,企业如何在极短时间内参与到疫情管理中,几乎都是以往没遇到过的特殊化挑战。

  “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适应并把这种暂时性挑战转化为长期性机遇,是我们政策需要考虑的着眼点。”刘会武认为,数据经济时代的到来,鼓励和支持平台型组织建设是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因为平台型组织强调共生和互动,在平台组织发展中,信息、数据、渠道、客户响应变得无比重要。

  在当前的抗击疫情中,平台型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工云网充分发挥平台协同优势,快速上线了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物资信息共享资源汇聚专项平台;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个医院在10天内建成,离不开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广联达旗下平方网,第一时间协调80家合格建材的及时供货……

  “当然,我们说的平台组织既有传统的联盟组织、行业协会,也有新兴的粉丝经济、互联网平台、创客经济等。”刘会武表示,“但是,纵览抗疫中出台的各类政策,支持平台型组织建设的政策少,也比较粗。因此,后疫情时期,各级政府有必要结合大数据经济特征,研究不同平台型组织的发展类型和成长规律,进而出台针对性政策,以此作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工具之一。”

2020-03-09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16206.html 1 专家热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br> 支持科技企业政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