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罗晓燕) 3月2日,全球首台无接触电梯按钮终端在合肥高新区正式投用,继“无接触自助机”在安徽省立医院投用后,空气成像技术成功运用于生活场景防护,为疫情防控助力。
该无接触电梯按钮终端由合肥高新区种子基金投资企业安徽东超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主专利技术打造。设备核心光学显示模组采用DCT-plate(等效负折射率光学平板透镜)技术,每片大小约为130mm×153mm,采用UE050WQ液晶显示屏,分辨率可达800×480像素,32位真彩显示,外观壳体可根据要求定制。
据悉,该产品具有四项优势:一是“空”,完全不用实体屏幕,采用全球领先的无介质空中成像技术,全部操作均在空气中完成;二是“灵”,设备安全稳定,可与原系统无缝联网对接,交互灵敏、简单易操作,毫秒级延迟,响应时间<30ms;三是“净”,完全切断接触式污染源,避免人-物-人式的交叉感染,也完全解决公共设施细菌和病菌残留问题;四是“密”,设备由可视角度可保护用户界面,信息安全,达到防偷窥的目的。
早在2017年12月,合肥高新区种子基金就投资东超科技800万元并助推其项目落地,企业成长孵化于合肥高新区“天翅创”众创空间。 今年年初,东超科技迅速投入科技抗疫的战斗中,将核心技术与疫情防控深度结合,相继推出零感染自助机和无接触电梯按钮终端并实现量产,产品可在众多公众场景应用,如机场、高铁站电梯等人流密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