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20日
第A7版:园区论坛

广州开发区对标国际一流优化营商环境对策研究

  ▶ 褚大军  曾繁荣  吴捷捷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表述以来,优化营商环境的法规条例、政策配套在2017-2019年间接续推出,尤其是2019年10月召开的国务院第66次常务会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国家层面确立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性行政法规,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奠定了基础,我国营商环境正朝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不断优化提升。2019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总体排名比2018年上升15位,名列第31名,这是世界营商环境报告发布17期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最好名次。该报告同时指出,中国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前十,彰显了我国在营商环境改革方面的突出成效。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广州要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出新出彩。

  作为广州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的地方,广州开发区决心率先探索、主动作为,为广州、广东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探路。2018年6月,广东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批复同意广州开发区创建全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自创建实验区以来,广州开发区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最高最好最优,在若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相关改革创新成效获得了国内外广泛认可,获评“2018年中国十佳营商环境示范县市”并位列该榜单第2位、“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并位列榜首、“2019年度中国营商环境十佳经济开发区”第1名、“2019年度中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最佳示范区”,作为广东省惟一代表入围“2019中国改革年度案例”,荣获联合国“2019年度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大奖”。

  通过解读近年来营商环境改革的政策环境,对标《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的先进区域,梳理广州开发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实践探索,找问题、寻差距,总结经验旨在为了更好发展,更高质量发展。

  我国营商环境大跨步改革

  营商环境改革是一个涉及多层级多部门的系统工程,上层是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引导,中层是各省市行动方案的细化传导,基层是区县办事服务窗口的落实指导。各层级的沟通,各部门的配合,各环节的执行,都关系着营商环境改革目标能否落到实处。2017-2019年期间,我国营商环境经历了大跨步改革。

  第一,营商环境改革的政策环境。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启了我国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政策的步伐。《意见》指出,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功能优势,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18年5月,在开发区先行先试1年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的意见》等两份文件,正式在全国范围推进营商环境改革。2018-2019年,国家、省、市、区集中颁布了一系列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的政策法规,政策动向紧扣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法制基础保驾护航。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深刻阐述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重要论断。2019年10月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是坚持营商环境改革法治化的重要举措,形成了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法律依据,各项推动方案、指导意见为政策指导的完整政策机制,为顺利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奠定了政策基础。《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在法治框架内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对探索中出现失误或者偏差,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予以免责或者减轻责任。这些表述进一步从法制层面减轻了基层怕担责的思想包袱,有利于各地加大创新力度,迈开改革步伐,加快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

  二是对标国际目标高远。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及区县层面的行动方案都明确了营商环境改革要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营商环境改革不仅是国内各地区吸引外来投资的内部竞争,也是国与国之间争夺存量外资的重要砝码。2019年6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9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同比下降13%,降至1.3万亿美元,标志全球FDI连续第3年下降。同期,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逆势上扬,增长3.73%,流入量为1390亿美元,为全球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外国直接投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2019年世界投资报告》发布的数据表明了国际资本对全球经济形势的担忧,同时也展现了国际企业和跨国公司对中国改善营商环境和扩大开放的信心。2019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2019年发布的《广州高新区(黄埔区)建设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行动方案(2019-2022)》指出,2020年,实验区营商环境主要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2年,实验区营商环境各项指标排名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三是真刀实枪落实改革。中国的营商环境改革不是一句空话,除方向性的引导政策外,接续推出谋划细节的“真刀实枪”,围绕企业受惠、百姓获益的具体目标,营商环境领域正在进行一场刀刃向内的深刻改革。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广州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工作方案》针对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水气等18个方面,提出64条优化提升措施,并明确责任分工;《广州开发区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来了就办、一次搞掂”审批再提速实施办法》提出,要打造“来了就办、一次搞掂”行政审批品牌,推动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再提速。

  第二,中国营商环境核心指标情况。世界银行的研究以企业日常运营为核心,将企业全生命周期分为启动、选址、融资、容错处理等4个阶段。日常运行包括跨境贸易、纳税等2项指标,启动阶段包括开办企业、劳动力市场监管等2项指标(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未引入评价系统),选址阶段包括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产权登记等3项指标,融资阶段包括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等2项指标,容错处理阶段包括合同执行、破产办理等2项指标,共11项指标。

  基于世界银行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从2017年的第78名提升至2019年的第31名,短短两年的时间排名提升了47名,总体得分从65.29提升至77.9。

  对比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以来,中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中的10项一级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指标总体改善,部分指标已达世界领先水平。在世界银行2018-2020年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除获得信贷指标外的其他9项一级指标,我国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执行合同是一直的优势指标,指标得分由78.97提升至80.9,排名稳定在5-6名,是单项排名惟一进入前十的指标,指标得分的提升得益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问题的规定〉的决定》对提升审判质效的推动,以及上海市推动的《审判绩效考核与管理实施办法》以期提高办案质效、规范审判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的举措。通过简化用电申请流程,提高电价变化的透明度,获得电力指标得分由65.71提升至95.4,排名由98跃升至12。执行合同和获得电力指标排名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二是顺应周期理论,重点提升启动及选址阶段指标。世界银行的评价指标覆盖了企业全生命周期,中国顺应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首先选择了启动、选址阶段的指标进行重点突破,大幅改善了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及登记财产等四大指标,10项指标中排名提升最快的是办理施工许可指标,近3年的得分由41.21提升至77.3,单项指标排名由172名大幅提升至33名,开办企业指标近3年的得分由85.47提升至94.1,单项指标排名由93名提升至27名。这部分核心指标的快速优化为中国在《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总体排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是不进则退,落后指标提升空间巨大。提升营商环境已成为各国的“常规操作”,各国均着力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以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从历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的排名情况看,如一国在某个指标的得分没有改善,则该单项指标的排名大概率会下滑。在2018-2020年的报告中,中国的获得信贷指标得分一直维持在60分,排名从68名下滑至80名;纳税指标得分由62.9提升至70.1,排名则从130小幅提升至105。获得信贷、办理破产及纳税已成为10项指标中相对落后的指标,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也提出了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精简办税流程、减税降费,优化注销流程、建立协调机制等现实举措。这三项指标将是未来重点突破的方向。

  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的前沿探索

  自获批创建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以来,广州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将实验区建设作为新的历史起点上“二次创业”的重大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营商“难点”“痛点”“堵点”,对标对表国内外最高最好最优,在若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第一,机制体制改革先行。广州开发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用好机构改革创造的有利条件,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指示精神,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头号工程”,建立了由广州开发区主要领导挂帅、各分管区领导牵头研究推动的统筹协调机制,在区委深改委下面设立营商环境改革专项小组,并率先设立区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率先开展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广东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设立广东省首个行政审批局,实现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一枚印章管审批”;以服务企业为导向,优化设立全国首个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专门破解企业“落地难”的瓶颈问题;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中率先成立营商环境改革局,统筹推进及监督全区营商环境改革工作,着力打造“企业家园”全国样板。

  第二,项目审批领跑全国。以企业全生命周期为主线,以破解行政审批痛点、难点、堵点为导向,将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动工全链条原由8个部门负责的38项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划转由行政审批局统一实施。推出“来了就办、一次搞掂”“承诺制信任审批”“订制式审批服务”和“带规划方案出让”等改革创新举措,将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从110个工作日压减至15个工作日,成功破解了工程审批的“万里长征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率先向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地形图测量、施工图审查、规划放线测量等10余项免费服务,每1万平方米为企业节省15万-20万元的筹建成本。

  第三,企业筹建有呼必应。率先建立“企业有呼、服务必应”筹建服务机制。建立“一张清单全覆盖”“呼叫启动便利来”“部门联动齐响应”“系统对接一平台”的高效企业筹建服务机制,对企业筹建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化管理,迈出“13天审批、60天交地、90天动工” 的快节奏。广州开发区新动工项目逐年增加,从2017年的189个、2018年的219个提升至2019年的307个,平均每周新开工6个项目。其中,百济神州从洽谈到签约不到半年,从签约到动工仅14天,从打桩到正式投产仅用18个月;LG8.5代OLED、粤芯芯片等重点企业项目也实现了超常规快速发展。

  四是政策兑现限时办结。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设立广东省首个政策兑现窗口,建成全国首个限时办结政策兑现系统,将13个部门的281项兑现事项“一口受理、内部流转、集成服务、限时办结”,平均兑现时间只用10.5个工作日,最短仅8.5个小时,相比传统政策兑现模式效率提升4倍以上,累计完成近28000宗拨付,受益企业5000多家。

  五是知识产权保驾护航。率先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点。深耕全国惟一的国家级知识产权综改试验区,全国惟一的单设区级知识产权局,落户全国三大知识产权法院之一的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引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集聚各类知识产权机构200余家,成为国内知识产权要素最齐全、链条最完整的区域。2019年,广州开发区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授权、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专利质押融资额均居广州市首位。

  六是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出台“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统筹产业投资基金、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融资计划等3个百亿元规模的资金支持项目,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池、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3个风险池”,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以园区11家民营中小企业103件发明专利、37件实用新型专利为底层资产,发行规模为3.01亿元的全国首支纯专利权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参与企业获得300万至4500万元不等的融资款。

  七是商事服务不断升级。率先探索“区块链+AI”商事登记改革。全国首创“区块链+AI”商事服务新模式,建成全国首个“商事服务区块链平台”,率先开启“全天候、零见面、一键办”企业开办服务,商事登记环节由系统智能审核、秒批发照,刻章备案环节2小时内“送章到点”,银行0.5-1小时内反馈预开户信息,税务窗口当日审批、发放发票。 率先推行涉企证照“44证合一”改革,整合事项广东省最多、步伐广州市最快。2019年,广州开发区新登记企业42625户,同比增长125.96%。打造广东省首个“企业开办无费区”,推出为新开办企业刻制公章等5项免费服务,实现“照、章、银、税”全流程“零收费”,2019年累计为3万余家新开办企业减免刻章成本1500多万元。

  八是港澳规则率先互通。率先衔接港澳营商规则,推进粤港澳知识产权互认互通,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合作机制,实现三地知识产权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推出商事登记“跨境通”服务,实现港澳企业商事登记“足不入境、离岸办理”。全国首创海运口岸24小时智能通关改革,实施“两步申报”以及“厂港联动”“场港一体”改革,探索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同船货运模式。学习借鉴新加坡营商环境改革先进经验,加强与新加坡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合作,加快营商环境国际化进程。

  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尚有改进之处

  《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排名前三的国家及地区分别是新西兰、新加坡及中国香港。对比营商环境先进经济体,结合广州开发区2019年营商环境评价情况,广州开发区在纳税、获得信贷、办理破产、跨境贸易指标与先进经济体存在明显差距,在与营商环境相配套的领域也还有改进空间。

  一方面,部分指标存差距。对标新西兰、新加坡及中国香港,广州开发区差距较大的主要指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纳税。“纳税”指标反映企业的税收负担,主要从纳税次数、时间、税率等维度来测评,中国排名第105位,中国香港排名第2位,新加坡排名第7位、新西兰排名第9位。广州开发区纳税指标与世界前沿地区的差距在纳税时间、纳税次数、总税率和缴纳费率、纳税后程序等四个指标方面均有体现。广州开发区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幅优化办税流程,其中新办纳税人相关涉税事项办理及增值税普通发票核定仅需1个工作日。在纳税耗时方面,广州开发区为120小时/年(按照缴纳3个税种每个环节所需时间估算每年纳税所需总体时间),与中国香港的35小时、新加坡的64小时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获得信贷。“获得信贷”指标反映了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法律保护力度及便利程度,主要从信用信息的覆盖面、范围和开放程度进行衡量,中国排名第80位,新西兰排名第1位,中国香港、新加坡排名均为第37位。近年来,广州开发区在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上不遗余力,出台“风投10条”、设立多个政府引导基金,但对比新西兰、中国香港、新加坡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中国香港融资服务更加关注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银行多设有专门的中小企业服务地点和人员,部分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可在24小时内获得申请款项,但广州开发区的驻区银行偏好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投资理念相对保守,中小及初创企业不占优势。

  三是办理破产。“办理破产”指标反映企业破产程序的时间、成本和回收率及破产法律框架的力度,中国排名第51位,新加坡排名27位,新西兰排名第36位,中国香港排名第45位。其中,中国办理破产时间为1.7年,中国香港、新加坡办理破产时间均在10个月以内;中国诉讼成本为资产价值的22%,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诉讼成本在资产价值5%以下,新西兰的诉讼成本仅为资产价值的3.5%;中国债权人收回债务的回收率仅为36.9%,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回收率均在87%以上。经第三方测评,广州开发区办理破产回收率平均仅为11.33%,远远落后于日本91.8%、新加坡88.7%和中国香港87.2%。

  四是跨境贸易。“跨境贸易”指标主要衡量的是出口及进口物流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和费用(原产地仓库至海外贸易对象仓库过程),中国排名第56位,低于第29位的中国香港和第47位的新加坡,高于第63位的新西兰。在进出口耗时、耗费等8项细化指标上,中国香港、新加坡均大幅优于中国。例如,进口耗时(单证合规),新西兰、中国香港均为1小时,新加坡为3小时,中国则需要13小时;出口耗费(边界合规),中国香港无需任何费用,中国则需要256美元。广州开发区在全国首创海运口岸24小时智能通关模式,实施“厂港联动”“场港一体”,实现企业24小时报关、口岸24小时通关、船舶24小时通航,显著压缩了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及出口耗费,但总体而言,在跨境贸易指标上仍低于北京和上海的平均指标,与国内国际一流存在差距。

  另一方面,配套环境待完善。一是公共资源配套不充分。公共交通便利度有待提升,企业对广州开发区的交通便利度满意度较低,生活配套、商业娱乐设施等有待提升,目前难以满足企业及其员工高质量的生活需要。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平衡,无法满足高端人才、外籍人才的教育需求。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平衡,医疗服务依然存在不充分、不均衡的短板。在人才供给上,虽然广州开发区对人才的扶持政策力度很大,但由于公共资源配套不充分、地区分配不均衡,对世界顶尖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仍然不够。二是创新创业环境有待提升。广州开发区内金融业发展仍有很大空间,对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扶持不够,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区内孵化器、加速器数量与创新创业的需求相比仍显不足,优质孵化器供不应求,部分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创新成果缺乏载体,难以落地。

  全方位提升营商环境水平

  营造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广州开发区要按照创建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的要求,围绕“2022年实验区营商环境各项指标排名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总体目标,对标世界银行指标和先进区域经验,着力补齐短板,确保优势指标落实到位,全方位提升营商环境水平。

  第一,全面对标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第八条提出,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发挥营商环境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目前,除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外,在国内还有多个第三方机构发布了不同类型的营商环境报告。这些报告的样本选取角度各异、评价标准五花八门,不利于各地区进行横向对比。广州开发区的营商环境评价要立足全球视野,秉承科学客观原则,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立足基本区情,借鉴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的通行做法,不断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实现评价国际国内可比,同时积极参与全国乃至全球营商环境评价规则制定。评价结果要既能体现建章立制和信息化建设带来的营商环境能力的提升,又能体现政策制度具体实施带来的营商环境改善的实际效果。

  第二,擦亮营商环境改革亮点、品牌。2017年以来,广州开发区陆续出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4个“黄金10条”和人才、知识产权2个“美玉10条”,以及“区块链10条”“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纳米10条”,构建起“金镶玉”政策体系。然而,相关政策已临近有效期,广州开发区要着力开展评估修订工作,打造“金镶玉”政策体系升级版,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确保亮点环节、品牌服务惠及区内所有市场主体。围绕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核心诉求,强化筹建“企业有呼、服务必应”,投资建设项目“来了就办、一次搞掂”,政策兑现“一口受理、内部流转、集成服务、限时办结”等亮点环节、品牌服务。多方式优化政务公开信息表达,向市场主体传递政务信息,要便于企业“吸收”和“消化”,提升用户友好度。

  第三,着力提升营商环境评价弱势指标。纳税、获得信贷、办理破产及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评价中相对弱势的指标,未来提升空间大,利于补足短板,有助于提升总体营商环境水平。广州开发区应从4个方面聚焦营商环境“难点”“痛点”“堵点”,推出具有“广州开发区特色”的系列举措。

  一是进一步提升纳税体验。广州开发区应落实减税降费的举措,压缩办税时间;深化“区块链+缴纳税费”改革试点;完善网上办税服务厅功能,实现纳税人自主查询和打印纳税记录;推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一键申报”;实行涉税(费)资料清单管理,对各类涉税(费)证明进行全面清理;打造税务电子证照和O2O体系,优化升级全国首个电子发票区块链平台“税链”,首次申领发票1天办结、发票代开“零跑动”;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实现出口退税“一键申报”,单证齐全的一类出口企业2个工作日以内办结;新办企业税务信息确认和首次申领发票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进一步压缩纳税耗时。

  二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支持金融业机构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高标准打造广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广州新三板企业路演中心。稳健发展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行业。建立全区民营科技中小微企业金融创新服务超市。支持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创设“大湾区科技创新专板”,为包括港澳科技企业在内的大湾区科技企业提供挂牌展示等投融资服务。支持建设中国(广州)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承担广州重点发展产业知识产权交易运营、知识产权金融创新、项目孵化转化等三大功能,打造知识产权运营枢纽。推出知识产权金融超市,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对园区企业便利获得知识产权融资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是深化注销登记改革。推动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探索建立一体化企业注销登记网上服务专区,实现企业注销全流程“一网”服务。简化企业注销程序,支持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通过简易注销便利退出市场,逐步拓展改革适用范围。压缩企业注销业务办理时限,对于符合条件的情况实行即办服务。压缩企业简易注销公告时间。建立对提供虚假住所等失联企业、冒用他人身份证虚假注册等违法失信企业的强制退出制度。

  四是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广粤港澳大湾区水运口岸货物“水上巴士”通关模式。建立海运进口“提前申报”奖励机制。将国际贸易通关“单一窗口”功能覆盖至加工贸易保税、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领域。实现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中介服务、国际交流等涉外事项“一门通办”。实施口岸服务“一站式阳光价格清单”。推进口岸查验配套服务费改革,扩大免除查验相关费用使用范围。探索关税保证保险改革。

  第四,加速优化配套环境。一是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探索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在技术移民、外籍人才出入境、停居留、永久居留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探索建立人力资本产业体系。探索设立外商独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与港澳衔接。探索在部分重点行业领域中,开展港澳专业人士资格认可试点工作。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引入境外教育机构独立办学。定期发布紧缺人才清单。完善“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构建高水平养老和家政服务体系。鼓励国有企业、社会力量兴办优质国际学校、人才子女学校。二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及服务提升。科学规划交通轨道,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增加贯穿整个城区的地铁线路,增加站点数,改变广州开发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固有印象。完善“创客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大孵化器发展模式,引导现有孵化器向专业型、投资型孵化器转型。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持续性工程。广州开发区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改革成效,必须不断找准问题、补足短板、拉长长板,加快建设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争创国家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借鉴国际经验,以世界眼光高点站位、动态跟进,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持之以恒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力度,打造全国最好、国际一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本文作者褚大军系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曾繁荣系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改革协调处处长,吴捷捷系广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干部)

2020-01-20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5948.html 1 广州开发区对标国际一流优化营商环境对策研究 /enpproperty-->